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5届“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1910字。
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5届“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6月25日,嫦娥六号回家了!
从月球高速飞向地球可谓风驰电掣,如何减速成为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回家的关键。返回阶段在太空上演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的“打水漂”。
太空“打水漂”的科技术语为“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首先嫦娥六号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从“亲近”地球变为远离地球,向上“跳出”大气层,就像打了一个水漂。专家指出,数千公里大气层的阻力,以及航天器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消耗嫦娥六号返回器的能量,使返回器穿出大气层时的速度降到第一宇宙速度(约7.9千米/秒)以下,不再具备环绕地球飞行的条件。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它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踩刹车”“打水漂”后,近地10公里高度时,它又“开伞花”,再次减速以安全落地。
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后,见到它的人都被其乌黑的外表所震撼,那是被大气层烧蚀过的斑驳痕迹,这见证了它这一路旅程的艰辛。
在国际上,探月任务的成功率只有一半左右。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正式立项以来,交出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连战连捷、100%圆满成功的答卷,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由于人类对月球背面的环境认识并不充分,这趟月背之旅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嫦娥六号发射场工作期间,国际上进行了3次探月任务,均不同程度遭遇了挫折美国“游隼”号月球着陆器发生推进剂泄漏,登月失败;日本SLIM探测器登月后,太阳能电池无法正常发电;美国“奥德修斯”着陆器落月过程发生故障,2条着陆腿折断导致倾倒……有人问:中国人这次行不行?
要到月背取土,必须攻克“潮汐锁定”效应带来的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无法通信的难题。先期已按计划,建好“鹊桥”中继星通信基站。5月3日出征,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之后,完成智能快速采样,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嫦娥六号因为在月背表采时留下的图案与“中”字相像,用玄武岩纤维特制的五星红旗成功展开,迅速引发热议。6月4日,从月背起飞返回,经历13天环月等待,于6月25日重返地球。得益于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三大技术突破,如今,嫦娥六号已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背面携带月壤顺利返回,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但“嫦娥奔月”的故事未完待续。
6月28日上午,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仪式,将嫦娥六号采集到的1935.3克月背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中国高校,巴基斯坦等国家,分配到了这些珍贵的月壤和岩石样本。在不远的未来,它将帮助我们解开更多有关月球和宇宙的谜题。同时,这一成就也将促进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中青网)
材料二:
钱学森弹道,是钱学森在上世纪40年代和两名同事共同提出的。基于高速物体由真空或者密度较低的空间进入密度较高的介质的时候,会产生反压。因此,钱学森弹道原理就是让导弹弹头在大气层边沿的“临近空间”进行增程滑翔,然后再进入稠密大气,就可以让飞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中国航天人以“鹊桥”“嫦娥”“天问”等命名航天器,借鉴了先民的丰富想象,是古代神话与大国神器的浪漫结合。
B..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所以只有在月背方向建立中继星通信基站,地球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才能控制月球车.
C.钱学森弹道是再入大气层后高速滑翔,桑格尔弹道是打水漂多次跳跃,所以桑格尔弹道更复杂。
D.一面说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和诞生地,一面却把探索宇宙说成是返回家园的旅途,可见卡尔•萨根的认识也充满矛盾。
2.根据材料一、二的解说,嫦娥六号返回器返回轨迹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不属于中国航天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一项是
A.用“鹊桥”通信基站解决“潮汐锁定”效应带来的难题
B.用玄武岩石提取纤维制成一面五星红旗
C.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安全回家
D.从月背成功取回近两千克月壤和岩石样本
(4)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科技能力的充分展示。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在“嫦娥六号”任务中是如何体现的。
(5)人类的太空探索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遭遇很多挫折,付出巨大代价,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探索?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谷微风
余华
①二月下旬,我和家人离开寒冷的北京,来到冬季时气候宜人的三亚,住在朋友提供的阿那亚二期公寓里。
②阿那亚坐落在吉阳区的山谷里,地势狭长,绵延而上。傍晚时分,我们坐在公寓的阳台上,沐浴微风,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势,辽阔壮观,心旷神怡。心旷神怡不只是视觉的向往,还有微风徐徐吹来的惬意悠然。
③七年前的冬季,我们在三亚海棠湾住过一些日子,领略了什么是风急浪高。我们每天在海边的木栈道上行走,嚣张的海风吹得我一阵一阵的头痛,所以这次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