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42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科学史上,数学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这是由于,在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医学等学科一样,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数学在古代社会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以仰视的角度看待数学家的活动,甚至以神话的方式渲染数学家的技艺,赞颂数学家的成就。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应该起步于对数的认识和记数方法的形成。在古代中国,数字的产生究竟始于何时,现在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在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年代,古人已经有了数的概念,其对应的时期应该在文明产生之前。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考古依据,以此确定其具体年代。在目前已知的古代遗存当中,半坡遗址一些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很可能与数字有关,但那也只是今天人们的一种猜测。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数字的具体记录,包括从一到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是三万。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记数法——十进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
与发明十进位值制记数方法相应的是,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算筹作工具的一种数学计算方法。根据《汉书•律历志》的记载,算筹是一种长六寸、直径一分的小圆竹棍。古人在用算筹表示1-9九个数字时,有纵横两种摆法,为减少算筹使用,其中6-9这四个数字则以上方摆一个纵横相反的算筹代替五个算筹。0这个数字则以空位表示。再用它们依据纵横相间的方式组合表示一个数:在个位、百位、万位、百万位等摆纵式,在十位、千位、十万位、千万位等摆横式。在明确了算筹的摆放方法之后,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利用算筹进行加减乘除、开平方以及其他的代数计算了。
后来在筹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珠算。珠算明代时在中国得到了普及,取代了筹算。筹算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痕迹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的“筹划”“统筹”等词语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历史上筹算的影子。珠算较筹算更为快捷方便,因而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快捷的计算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太重要了,正因为如此,国外曾有人把算盘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珠算的影响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方法、以算筹作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这些是先秦时期中国人在数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而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则要等到汉朝,是以《九章算术》的出现为标志的。《九章算术》的确切作者已很难考,它大概完成于汉代,是在《算数书》《周髀算经》这些数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长时期、多人整理,最终得以成书的。它集秦汉数学之大成,内容多,题材广,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朝之后,进入三国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古代数学发展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九章算术》虽然重要,但《九章算术》是以问题集的形式编写成书的。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内容涵盖算术、代数、几何等各方面,并一一给出了答案。它的基本形式是提出问题,给出答案,中间的解答过程却被忽略了。刘徽的注正是针对《九章算术》的这一不足,对寓于全书的各种算法中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一直重视数学,在文明产生以前就有数的概念,只是无从考证数字产生的具体时间。
B.完成于春秋战国的筹算虽被明代普及的珠算取代,但筹算的旧痕在后世日常词语中仍可以看到。
C.古代中国人发明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与快捷的计算工具算盘都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D.古人虽在春秋战国就发明了算筹,但直到三国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才让数学史真正立起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坡遗址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可能与数字有关,商代殷墟甲骨文已出现数字的具体记录。
B.从筹算到珠算,是从记数方法到计算方法的飞跃,使计算更为快捷,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C.《几何原本》属于以演绎为特征的公理化体系,而《九章算术》属于以计算见长的算法体系。
D.《九章算术》按问题集形式编写,虽然忽略了解答过程,但仍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大发展。
(3)下列四种算筹摆法,表示1861这个数字的一项是
A.
B.
C.
D.
(4)为什么说《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请简要说明。
(5)刘徽在计算圆周率方面提出“割圆术”理论,这一过程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图表的解读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相关内容及题干中的图表,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语文短简
汪曾祺
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
鲁迅的《高老夫子》中高尔础说:“女学堂越来越不像话,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着和他们酱在一起。”(手边无鲁迅集,所引或有出入)“酱”字甚妙。如果用北京话说“犯不着和他们一块掺和”,味道就差多了。沈从文的小说,写一个水手,没有钱,不能参加赌博,就“镶”在一边看别人打牌。“镶”字甚妙。如果说是“靠”在一边,“挤”在一边,就失去原来的味道。“酱”字、“镶”字,大概本是口语,绍兴人(鲁迅是绍兴人)、凤凰人(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大概平常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在文学作品里没有人这样用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语文短简
汪曾祺
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
鲁迅的《高老夫子》中高尔础说:“女学堂越来越不像话,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着和他们酱在一起。”(手边无鲁迅集,所引或有出入)“酱”字甚妙。如果用北京话说“犯不着和他们一块掺和”,味道就差多了。沈从文的小说,写一个水手,没有钱,不能参加赌博,就“镶”在一边看别人打牌。“镶”字甚妙。如果说是“靠”在一边,“挤”在一边,就失去原来的味道。“酱”字、“镶”字,大概本是口语,绍兴人(鲁迅是绍兴人)、凤凰人(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大概平常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在文学作品里没有人这样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