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9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15 23:10: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7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35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9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 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 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 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 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 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 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 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 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 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 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 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 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 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 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
  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 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 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摘编自毛泽东《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材料二:
  知行合一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会自然生成,需要在常学常新中培塑,在真信笃信中感悟,在躬身践行 中锤炼。
  知行合一,是古人倡导的修身之道,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行为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  调党员干部要做到知行合一,明确要求“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知行合一,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带  着政治责任学习体悟,带着使命担当研究思考,带着实践要求寻计问策,既解决好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  好行动自觉问题,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脱离了实践活动,因而很难形成科学的 认识。
  B. 除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获得对自然和社会的认 识。
  C.生产规模狭小、眼界受限造成了很长时期内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片面,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出现扭转了 这一局面。
  D.“知行合一”思想有着深远历史渊源,毛泽东的《实践论》是这一传统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 产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切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B. 只有让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人们才能在实践中获得胜利。 C.要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认识和行动问题都要解决好,二者缺一不可。
  D. 要坚定自觉地践行知行合一思想,需要实践者不断学习,体悟,笃信并躬身践行。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知和行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B.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尚书》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D. 朱熹:知之煎明,则行之煎笃;行之煎笃,则知之益明。 4.材料二最后一段多处使用整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结合材料,从“知与行”的关系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 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宅在消逝
  林希颖
  下起雨了,雨水沿着瓦片往下落,连成水晶珠帘。长廊的另一头站着一位陌生的老伯,也没有带伞, 和我们一样是躲雨人。
  时值八月,隔了半年我终于回到家乡,兴致勃勃地拉着母亲回乡下转转。见我回来,外婆也喜上眉梢, 说是要去把田里能吃的作物都摘一份给我。我说我想吃笋。
  “大夏天的,哪有笋啊!”妈妈说,“别给你外婆添麻烦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