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1 18:43: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620字。

  2024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医成为国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科院外籍院士李约瑟认为,中医是疾病记载方面几乎唯一拥有连续性著述传统的医学,在古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先进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后,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医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是落后腐朽的东西。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说,与西医相比,中医典籍都可以烧掉。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也曾质疑过中医的议论和方药。尤其是国民政府肇建之初,激进派视中医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不惜以“规划现代化的卫生工作”为名,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该法案被国民政府通过,开辟了五四以来以政治法权解决文化论争的先例。面对自身岌岌可危的生存态势,中医界有识之士拼力抗争。从此,论战、抗争以及探寻中医出路,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中医变迁史的双重基调。
  作为一门关涉国计民生的应用技艺,医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科学、艺术和实践,又包含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深层的文化要素。诚如熊月之先生所言:“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如果在各种学科中,举出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特征的一种,我以为医学最为合适。”从这个意义着眼,医学无疑可为活生生的文化标本。
  从宏观角度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应该被视为史学研究的一部分,应该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然而,这一工作是由医学家承担还是由史学家来运作呢?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在一般性的史学著作中,出现了历代名医和医学经典的记述,但涉及医理知识、医疗手段等技术性问题则难以深入;而在一些医学史著述中,虽在各章之前冠以“时代背景”“历史回顾”等史学名词,但对历史背景的回溯和医学内容的阐发往往貌合神离。这种医学和史学之间学科体例的异质和交叉研究的两难,至今仍然困扰医学史研究向纵深领域的开掘。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存废执政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据《中国古代疫情年表》统计,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的2154年里,中国共发生有史可查的瘟疫352场。其中,东汉和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疫病大流行的两个高峰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文化运动后,作为国粹并在医学史上拥有领先地位的中医,遭到了许多知识分子极力的否定。
  B.熊月之先生不仅对中西医学精神作了客观精当的评价,还将二者看作是中西文化差异性的代表。
  C.张仲景六经辨证论治理论已经形成了诊治伤寒病证的有效体系,为以后的中医施治创建了规范。
  D.三则材料在谈及中医理论发展创新时,虽各有自己的角度和见解,但它们都肯定了中医的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国政府最终施行《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符合当时部分激进知识分子希望中国医学西化的愿望。
  B.材料一认为应从宏观视野来研究中医理论与实践,并将其纳入中华文明史研究的范畴,这一工作宜由史学家完成。
  C.自明末清初吴有性撰写《温疫论》以后,遵循张仲景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伤寒论学派逐渐淡出了传统医学的历史舞台。
  D.从材料内容可看出,东汉末年和明清两代,既是我国疫病发生的高峰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的低谷时期。
  3.下列选项切合材料二中吴有性认为导致瘟疫流行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疠气流行,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三国•曹植)
  B.“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或饮食生冷杂物。”(晋•葛洪)   
  C.“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金•成无己)
  D.“人感怪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唐•巢元方)
  4.请解释材料一中加点词语“双重基调”“貌合神离”的语境含意。(4分)
  5.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对材料三所谈的中医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上英雄
  袁静 孔厥
  春天,大淀口给敌人占领了。鬼子的汽船来来往往,老百姓打的鱼,养的鸭子……常给他们抢去。
  一天,大水集合队员们研究,想治治那汽船。他的兄弟小水,十六岁了,一听说要打汽船,心里乐得怪痒痒的,急忙喊:“哥!我有个好主意!”大水一脸正经地说:“这是开会,什么哥不哥的!”众人都笑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