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4届高三4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8 20:51: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0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940字。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4年4月8日8:00-10:30】
  云南省三新教研联合体2024届高三4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远古人类是怎样与自然相处的?他们如何获取、利用资源?他们的脑袋里有哪些奇思妙想?他们也爱美吗?也创作艺术作品吗?多年来,伴随着考古科技手段与理论的不断进步,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我们对远古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了更多了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制石器。早在1920年,我国甘肃庆阳北就曾发现一批打制石器。这一发现拉开了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序幕。在我国,系统的石器研究开始于北京周口店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在推动中国旧石器时代学术队伍的建立和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显示,远古人类对石材的利用采取更为经济的使用策略,例如使用就地取材的脉石英制作权宜性石器,而用远距离开发获取的优质原料来制作精致石器。
  民以食为天——远古人类吃什么。研究表明,在距今4万年到1万年的更新世晚期,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极为频繁,出现多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早期人类的文化与生存方式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强烈影响,远古人类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生存策略,例如食谱范围拓展、资源利用强化、迁徙领域扩大、技术装备更断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远古人类也用装饰品和颜料。装饰品是反映人类象征思维的非实用人工制品,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在行为和思维的进化上出现了巨大的飞跃。装饰品具有重复性高,分布广泛的特点,它能够承载更多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在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了众多的装饰品遗存。其中出土的穿孔砾石、石珠、穿孔兽牙等多达141件装饰品,距今约29100年到10470年前,选料丰富,加工精细,显示出远古人类的审美追求。
  远古人类的文化遗产——岩画与岩刻。近年来,研究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岩画是一笔持续时期极长且数量极为巨大的文化遗产。我国至少存有约十万幅古代岩画,遍及大江南北。以往对于岩画的研究,测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2022年,科学家通过铀系测年测定东亚大陆最古老的彩绘岩画——金沙江岩画最早绘制于13000多年前,首次确认我国保存有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揭开了中国有高精度测年的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发现与研究的序幕。
  随着更多考古遗址的发现和先进科技的应用,会有更多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远古人类的生活将得到更多展示。
  (摘编自尚雪《遇见远古人类的“美好生活”》)
  材料二:
  通过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考古得以更精确地揭示古代遗存的面貌和特征,更广泛提取考古遗存包含的多样化信息。考古学研究从来不是一门学科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集多学科所长、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使中国考古正在全方位进行跨学科融合,而面向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国际考古研究的前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打制石器的发现拉开了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序幕,推动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学术队伍的研究工作。
  B.随着我国高精度测年研究开始发展,科学家通过铀系测年确认我国存有旧石器时代的彩绘岩画。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运用科技可以为考古学研究助力,二者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材料二指出,考古学不能只依靠一门学科知识,而应当交叉融合多个学科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因此远古人类依据环境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生存策略。
  B.装饰品反映人类象征思维,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装饰品表明远古人类具有审美追求。
  C.中国考古已对人类、农业、文明起源等课题开展了研究,并广泛延伸研究触角、细化学科分支。
  D.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表明我国水下考古有了新突破,说明科技赋能推动考古与文物保护。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利用数字化手段,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了800年前的临安。
  B.2021年,考古工作者利用蚕丝蛋白检测技术,在三星堆祭祀坑发现大量丝绸残留物。
  C.2023年,考古工作者采用三维模型数字拼接的方法跨坑对接了两件大型青铜器。
  D.2023年,考古工作者发现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早就将铬镀膜技术用于铜车制造。 4.下列选项对材料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问题引出探寻远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话题,进而多领域展开论述。
  B.材料一主要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中心突出,分论点明确,观点鲜明,逻辑思维严密。
  C.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两则考古实例,说明远古人类在石器方面的成就。
  D.材料一最后指出因为利用了先进科技手段,所以当下考古的相关研究领域就能取得突破。
  5.两则材料都表明科技赋能考古工作,使沉寂的古老文化再次焕发生机和魅力,请写出材料外的三个事例。(6房分)
  (二)现代文阅读1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涌而去。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