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040字。
《关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关雎》的诗意及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赏析的方法。
4.培养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难点:体会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诵读法 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代,人们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着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今天,我们将走进一部古老而经典的诗歌作品——《关雎》。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如同春日的微风,温暖而轻柔;又似夏夜的星空,璀璨而迷人。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首诗,它用简洁而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一段纯真而美好的爱情。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以诗歌为媒,抒发着内心的情感。《关雎》便是这样一首经典之作,它承载着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那么,这首诗究竟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呢?它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和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的世界,感受那古老而动人的爱情吧!
(二)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从内容上看,《诗经》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包括爱情、劳动、战争、祭祀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艺术成就也颇高:
丰富的表现手法:如赋、比、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独特的句式风格:以四言为主,节奏简洁明快。
语言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经》的传承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教师指导。
(3)学生选出代表诵读,教师评价和指导。
(4)学生大声齐读。
2.诗意解读: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四)深入探究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在全诗中起到了以下作用:
引出主题:通过描绘雎鸠在河中的场景,为后文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和追求奠定了基础。
渲染氛围:营造出一种浪漫、美好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象征爱情:以雎鸠雌雄相和的情景暗示了君子对淑女的美好期待。
奠定基调:为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引发联想:让读者联想到美好的爱情场景,增加了诗歌的韵味。
增强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