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180字。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四单元的教育主题是展现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写法独特,运用插叙、设置悬念、一语双关等写法,讲述了哀牢山深处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德。就工具元素来讲,从上承接巩固略读教学法,探究人物形象,从下开启各课特色艺术手法的大门。就人文元素来讲,从厚德与律己,升级到探讨人性的良善与美好,落脚至净化心灵,追求更高道德境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朗读、默读、快速阅读和本学期精读等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本单元阅读要求是略读,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方法上一个相对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检测。所以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上通过老师方法的指导,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再适当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运用略读方法,理清文章的记叙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记叙思路,分析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梨花”的含义,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关于阅读教学”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所以在《驿路梨花》这篇小说阅读教学中,我采用“找主人——理思路——悟精神——赏梨花” 四个环节的教学组织方式,再加上“梨花象征义”的导入和最后的“小结仿写”,围绕“梨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钻研文本,理清故事情节,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梨花”的含义,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又是一年春草绿,正是梨花开放时,一簇簇梨花:洁白如雪、淡雅如云,纯洁无暇、清新无私。在云南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也有一片这样美丽的梨花林,而且发生了一个香气四溢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先生一起走进他的小说《驿路梨花》。
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用梨花图片和它的象征义导入,既引起学生兴趣,更为理解本文“梨花”的含义做铺垫。】
一、略读找主人(一问)
【一】检查预习,下列字词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瑶族(yáo)、优闲、迷茫(máng)、简陋(lòu)
B.晶莹、撵(niǎn) 、露(lù)宿(sù)、修葺(qì)
C.恍惚(huǎng hū )、扛(káng)、竹蔑(miè)、寨(zhài) 子
D.香气四溢( yì)、陡峭(dǒu qiào)、折(shé)损(sǔn)、译(yì)路
学生:伸手指,说答案,指名说理由,自读正确的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二】计时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梳理各个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关系, 勾画出他们为小茅屋做的事情。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阅读提示:心专一,圈要点,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可扫读,可跳读。)
学生:4分钟略读,教师板书花
【三】检验略读效果:照示例,在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箭头旁各填两个字,概括他们为小茅屋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