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ppt216
- 资源简介:
共43张,理作者思路,替时代诊病,为当下开药。
教案约367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一双冷眼观世界,一颗热心救国民——《拿来主义》
教科书 书 名: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掌握“先破后立”的驳论文论证方法。
2.通过分析鲁迅如何“为时代诊病”,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准确分辨闭关主义、送来主义、送去主义、逃避主义、虚无主义、投降主义等概念,并能认识到它们的危害。
3.分析“大宅子”的比喻中,面对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并将目光移到眼前,分析当下的某些文化现象,明确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其实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
4.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冷眼看世界,热心救国民”的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明确鲁迅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明确鲁迅写作的针对性问题。
教学难点:
1.厘清“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具体方法。
2.理解“拿来主义”对于当下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毛泽东曾经说过:“鲁迅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先生以一双冷眼观世界,却一颗热心救国民。今天就让我们来进入他的经典杂文《拿来主义》。
情境任务:(根据学生课前疑问而设)
在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大家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疑问。大概分成以下几个类型:拿来主义的含义;拿来主义在现实中的误用;拿来主义到底针对的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以及拿来主义在当下生活应该如何运用。
针对以上的这些疑问,我制作了一个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关于拿来主义的含义理解,大部分同学觉得自己是部分理解了,12%的同学觉得自己完全理解。绝大部分同学认为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针对的外来文化而作。另外,绝大部分同学都认可本篇文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学习。
活动一:理作者思路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本文的思维导图,厘清作者批判、反对了什么,支持、提出了什么。
大家制作的思维导图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我们发现,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来绘制思维导图,其实在梳理脉络的时候都能发现,这篇文章运用的是一种先批判后支持的写作方式,先批判也就是“破”,而提出即支持也就是“立”。
所以本文运用的正是一种先破后立的写作方法。
同时,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鞭辟入里的观点来源于他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