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20字。
《窦娥冤》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教材分析
《窦娥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剧。单元教学目标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重点体会古代戏曲语言的口语特点和词曲的抒情性与音韵美,以及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课文是剧本的第三折,共有三场戏。第一场戏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强烈抒写了窦娥的冲天怨恨;第二场戏写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集中表现了窦娥的善良;第三场戏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集中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鉴赏窦娥的艺术形象和关汉卿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基本常识和关汉卿的相关知识。
2、体会元杂剧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3、赏析窦娥的艺术形象。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朗读鉴赏”“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鉴赏”“文本研习”,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关汉卿的杂剧语言,赏析窦娥的形象。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本单元后面有一篇《古代戏曲鉴赏》的短文,对如何鉴赏古代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可指导学生先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设计: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
2、关汉卿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