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2024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8490字。
云南省红河州2024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摘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与汉字作为持久稳定、绵延不绝的文字符号系统密不可分。
汉字是世界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文字学家黄德宽指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持续稳定且历久弥新的自源文字符号系统,这一特点从根本上保证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的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博大精深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和中华文化传承,且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也是相同的。
B.材料一指出中华民族走什么路、有什么样的品格、信念、胸怀等都是由中华文明的特性决定的。
C.材料二认为汉字孕育了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
D.材料二指出汉字能成为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准确揭示和科学阐释汉字中蕴藏的内涵,可以直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的历史。
B.汉字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完善文字构造方式,丰富字词表达,所以汉字体系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
C.中国民族众多,地域广袤,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发扬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D.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证明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在周边地域传播,对全世界都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引证法,引证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论证力量。
B.材料一各段层层递进,指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等突出特性。
C.材料二举用形声造字法创制新字词的例子来证明汉字守正创新的特点。
D.材料二论证结构是“分一总”,分五点论述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守护者。
4.材料一中有很多判断句,结合文本分析判断句的作用。(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大篆、小篆、楷书三种字体的“和”字向世界传达了哪些中国理念。(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相关分析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再结合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分析句子句式类型以及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出文本一中的判断句,然后逐句分析这些判断句的作用。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笑孩儿(节选)
葛水平
人给畜生当奶奶,那是要惊掉人们的下巴颏儿的。
六十三爷常在祸害的奶奶耳边念曲儿似的说:“没福人住在深沟大山,有福人住在城市口岸,你是没有福气的人,但不能没有善良,对一个没娘娃心里没有怜悯不是好女人,你给笑孩儿当一回奶奶又能够少了啥?”
奶奶说:“你是一个人畜不分的老糊涂。”
一阵乐呵呵的笑声之后,六十三爷站起来拍打着满身的黄土,指着远处说:“老伴儿,你敢说那不是你的孙子?”
远处的草地上,笑孩儿驮着小主人祸害。两兄弟是挨在一起的,不能说那地方不是自己的孙子。奶奶不看那地方,可那地方有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