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0660字。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B.妾妇之道(qiè) 畎亩(quǎn)
C.傅说(yuè) 法家拂士(fú)
D.曾益(céng) 忧患(huàn)
2.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浑:简直。)(胜:胜任。)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销:销蚀。)(将:拿,取。)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
3.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B.2017年初的两会,向广大民众传递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清正廉洁的社会指日可待。
C.由于美国干涉,中东许多国家战乱频繁,很多婴儿生于忧患。
D.陶渊明弃官后生活穷困,却能贫贱不移,固守田园之乐。
4.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百里奚举于市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相与步于中庭
C.孙叔敖举于海 贤于材人远矣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其一犬坐于前
5.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成为仁人志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这三个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7. 综合性学习(7分)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成语大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2分)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2)[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二 阅读(45分)
(一)古诗阅读(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送人之松江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乙)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