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3650字。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粘贴好条形码,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本试卷分第I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这一过程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基于此,“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它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这一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
第一,旨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全课程育人环境,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育人方式的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体的显性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育人的方向和育人的宗旨。其他课程作为隐性课程,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要潜移默化地渗透育人的价值,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其他课程的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课程思政”的指导作用。
第二,旨在探索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整合。“课程思政”理念下,各类课程都有其亟待挖掘的价值元素。课程知识一般分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学生学习多学科知识,旨在通过达到对人类之知的整体认识,形成素质底蕴。这就要求教授的学科知识应是内在整合的、完整的,这样才能实现育人的整体效应。因此,需要对多学科的价值元素进行统筹规划。基于此,“课程思政”中教师不仅要系统而科学地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建立知识与人、与生活多向度的交融关系。
价值问题是推动“课程思政”绕不开的本源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要选择正确的价值维度。首先,“课程思政”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的关系。知识导向不能没有价值作支撑,失去了价值导向就会失去人才培养的方向。其次,“课程思政”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技能训练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以德为统领,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对文化知识,体育精神、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等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扎实的价值底色。全面发展要注重个性培养,在全面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再次,“课程思政”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主导性和课程丰富多样性的关系。既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有所侧重,使主导性与多样性紧密结合。
“课程思政”以课程为平台,旨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科间育人价值的勾连,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动,实现多学科教师的相互配合,达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的育人价值的聚焦,育德才兼备的当代青年学生,只有“课程思政”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一门学问,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出育人本质。
(摘编自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有删改)
材料二:
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课程的运行规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的有机融合。第一,科学取舍,抓住“牛鼻子”。在课程选取上应该有所取舍,而不是全面兼顾,应该首先选取基础性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具体到实施的学校和实施的不同阶段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育人方面是对思政课程的有力补充,在专业课程中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能够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B.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以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方式,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达到育人价值的聚焦。
C. 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组织课堂教学,并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教育的最大效力。
D. 处理好意识形态主导性与课程丰富性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实现课程思政设计和规划的系统性,从而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专业课程都兼具专业知识性和育人价值,专业课程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可能实现统一。
B. 在课程思政实施之前,部分专业课教师教授知识时呈现出重知识导向、轻价值引领 现象,难以实现育人的整体效应。
C. 立足学科的特殊性,改革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就可以找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契合点,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
D.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既能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又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扎实的价值底色的课程才是合格的课程。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一项是( )
A. 专业课教师在课上适时讲述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求新知,鼓励学生传承科学家科研报国的奉献精神。
B. 学校定期组织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共同研讨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以及育人方式革新等内容。
C. 学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时,通过课程遴选,选择部分相对成熟的课程进行试点建设,循序渐进,成熟后再逐步推广到所有的课程。
D. 以培养“面向高科技”人才为目标,注重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科特点,进行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和规划。
4. 请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