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28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大一统”一词的明确提出是在汉初。《春秋公羊传》用“大一统”来解释《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然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奠定。《春秋公羊传》提出的“大一统”,是公羊学派为终结乱局、重建社会秩序而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对历史发展方向所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同时也是对先秦天下一统观念的精炼总结。
②随着周王朝的建立,中国人产生了明确的“天下”观念。“天下”的观念一开始就是和追求与认同统一的观念相联系的。周人的“天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中心向四方逐级扩展延伸的圈层结构,是一套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统治秩序。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护了周人对天下一统的构想。然而,随着世代推移,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分封制的脆弱性愈发明显。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权威大为衰落,周天子虽仍名为天下共主,实质上已无力统辖各诸侯国,天下日益走向分裂。战国时乃至“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人民生活在巨大的苦难之中。同时周边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形成与“诸夏”交错杂居的局面。
③如何挽救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如何让人民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如何解决日益复杂的民族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天下”的主张。诸子或主张武力统一,或反对武力统一,或强调“仁道”,或强调“修政”,但他们显然都认同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归于统一,认为结束战乱纷争、安定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统一。同时众多人才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为实现“天下为一”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才智。可以说,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两百年间,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统一在思想层面已经逐渐形成,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④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
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
新的统一,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其统一的版图规模亦远远超出原来七国故地。然
而秦王朝尚缺乏管理统一国家的经验,又以苛政峻刑治国,很快被推翻。秦末乱局甫定,
汉初又发生同姓王七国叛乱,国家分裂混乱的阴云仍然挥之不去。汉朝立国,维护和加
强国家的空前统一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胡毋生等人将《春秋公羊传》著之竹帛于前,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升华“大一统”说于后,《春秋公羊传》关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天
下的“大一统”思想终于被汉武帝采纳,得到了实践,由此奠定了汉代的政治格局,进而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⑤“大一统”的“大”字原来是一个动词,即推重推崇之义。“大一统”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重视国家的统一”,后来则又衍生出版图、规模宏大之意。《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主要有四方面的内涵:
1.下列对“大一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大一统”一词在汉初才被明确提出,但是其思想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奠定。
B.“大一统”一词不仅包含“重视国家的统一”之意,还有“版图、规模宏大”之意。
C.“大一统”这一思想理论既追求政治统一、疆域统一,也追求民族和谐、人民安乐。
D.“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是中国长期统一的文化根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人的“天下”是一个由中心向四方扩展延伸的圈层结构,与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结构形似。
B.虽然诸子关于如何统一的观点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纷争、安定天下。
C.作者不认同把思想文化统一说成文化专制,而认为统一思想文化是“大一统”国家的必要之举。
D.董仲舒认为只要统一了指导思想,那么政治上各方面就会趋向统一,社会也就会因此而稳定。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大一统”,以时间为序,在阐述“大一统”发展过程的同时,论述其丰富内涵。
B.文章诠释《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内涵后,又进一步阐述董仲舒对“大一统”的升华。
C.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论证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与汉朝实践“大一统”的做法之间的联系。
D.文章引用杜甫、陆游、元好问等人的诗句,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痛恨分裂、渴望统一的观点。
4.请简要梳理汉代以前“大一统”的发展历程。(4分)
5.从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大一统"中的“统”包含哪些层面?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谷糊
蒋冬青
妈妈说:“六谷(玉米)糊沾有神气,是穷人的粮。”
你不信?去问问膘肥体壮的战马“黑旋风”——
五六岁那会儿,妈妈带我去做观音会。那时穷,席上没有肉,全是各家各户凑的山粉、山芋、六谷子做的菜。现在只记得有一大脸盆六谷糊,甜甜的,乳糯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