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西柳州高市、南宁市两校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9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5 5:31: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3570字。

  2023届广西柳州高市、南宁市两校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全民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②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汉语中的很多字词具有伦理表意功能,它们表达了中国传统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观念。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作为汉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要素构成,并且借助这些要素表达丰富多彩的伦理意义。中华民族借助道德语言来表达其伦理价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礼记》说:“德者,得也。”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涵。有些汉字可以直接表达伦理意义。例如,《说文解字》中说:“忠,敬也。从心,中声。”“忠”字的字形直观地显示出两个方面的伦理意义:一是指“心正”,没有歪心思;二是指“专心”,没有三心二意。因此,“忠”的伦理要义是“忠心”或“心忠”。在汉语中,“忠心”或“心忠”是“忠”字内含的伦理要求。中华民族还非常喜欢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伦理意义。《礼记》中有这样一个经典隐喻:“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其意指道德是人的本性的根端,音乐是道德开出的花朵。这不仅将“德”与“乐”的关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而且生动地描述了它们的伦理意蕴。
  ③中国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中国人具有崇尚伦理的悠久传统,历来主张以伦理引导人类生存、将伦理转化为道德、以道德规范规约社会生活。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通过道德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中国人最重视道德教育,坚持“道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并且将它付诸落实。因此,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就会受到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并且会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很多人知道“岳母刺字”等经典道德故事,能够熟练地引用《论语》《老子》等经典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恻隐之心等伦理术语。中国人普遍喜欢从“伦理”的角度来观察和谈论生活。在传统社会中,道德生活就是合乎伦理的生活。人们可以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和道德却历来高度重视。遵循伦理的规范性要求,过有道德修养的生活,人们普遍信奉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④中国道德语言既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建构者。中国道德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语言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中国道德语言使它内含的伦理意义变成可以言说、交流、沟通、解释、理解的东西。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作用,道德文化只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事实上,道德文化的历史实在性、现实实在性和未来实在性都需要借助道德语言得以建构。
  ⑤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对中国道德语言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建构作用。它是道德语言旨在表达的内容。如果没有道德文化提供的具体内容,中国道德语言便没有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⑥在如何认识中国道德语言与中国道德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孔子的观点。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是指一个人说话、写作的文采;所谓“质”,是指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内容。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内容超过他表达它们的文采,就会显得不足;而如果一个人说话、写作的文采超过他想表达的内容,就会显得浮夸。他显然想强调,“文”与“质”般配才是最好的。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之间应该是“文质彬彬”的关系状态。中华民族历来追求美善合一的生存方式。我们创造了优美的道德语言,并且用它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从而谱写了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摘编自向玉乔《中国道德语言的价值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汉字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有的汉字本身就能直接表达伦理意义,有的修辞手法本身也能表达伦理意义。
  B.中国道德语言是汉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能够借助汉语的构成要素很好地表达我们所追求的伦理意义。
  C.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之间是“文质彬彬”的关系,可见平实朴素的语言难以表达崇高美好的道德情操。
  D.道德语言是记载道德生活经历的工具,我们借此来表达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谱写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述了中国道德语言与中国道德文化间存在着互相建构的作用。
  B.文章运用假设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提及“岳母刺字”的故事,意在表明道德生活就是合乎伦理的生活。
  D.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本质关系恰如形式上的“文”与内容上的“质”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汉字没有表达伦理意义的一项是(3分)
  A.“礼”字。《说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B.“家”字。《说文解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豭’,牡豕也。”
  C.“性”字。《说文解字》:“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
  D.“伦”字。《说文解字》:“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蚂蚁如今被分成19个亚科。到目前为止,在所有昆虫群体中,它们表现出的适应多样性最令人印象深刻。这是蚂蚁在其约1.2亿年的进化史中进化而来的。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单个蚂蚁的脑容量可能已经被拓展到了极限。当个体进化达到一定程度,进化线就会转而在社会组织方式上发展出优势。行军蚁、编织蚁、切叶蚁的惊人壮举并非源于单个群落成员的复杂行为,而是众多同巢“工友”共同协作的结果。如果你想观察一只游离于其群落之外的蚂蚁,这只蚂蚁的表现会令观者大失所望。游离于群落之外的蚂蚁根本就不是蚂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