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2023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720字。
秘密★启用前
红河州2023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播”的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陶渊明文中说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等都揭示了中国古代传播理念的某些方面。但是“传播”一词却是舶来品。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传播实践却时时存在,因为传播就是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存在两个人或更多人,理论上来讲就具有传播的可能;上升到两国或更多国家,则构成了国际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便逐步发展了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从而自然形成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传播。
目前,在国际传播中,“中国体量”与“中国声量”不相称,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声音却时时被扰乱、被淹没,以至于无声。这一方面说明,国际传播中,我 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着紧张的竞争,双方在国际传播中依然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另一方面则说明,在新时代,为了提高“中国声量”,为了维护国际秩序,我们必须加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让我国在国际上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的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这里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指中国传播学学界从学理上深入分析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为传播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基础和资源。而“战略”一词则说明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其建设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伟大复兴。
(摘自《新时代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溯源、现状与路径选择》)
材料二
一片小小的东方树叶,蕴藏着勾连古今、通联世界的能量。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播的概念古已有之,孔子和陶渊明的话就是证据,传播实践也是有的, 但是无“传播”一词和传播学。
B.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传播是在建国后逐步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C.茶是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D.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因其活态、民生等属性,可成为文化同享、文明远播的最佳素材和最佳载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性,但二者阐述的侧重点不同。
B.“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说明中国茶文化得到世界多国普遍认可。
C.埃丽卡•拉帕波特认为茶业贸易改变着全球口味与饮食习惯且茶业创造了现代消费社会。
D.中国可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的项目非常多,列入的都是可代表中华文明的“金字招牌”。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在国际上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外文出版社创办了英文版《中国文学》,向西方国家介绍我国文学作品。
C.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上对乌克兰问题相关决议草案投了弃权票。
D.中国近三年GDP年均增长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了2.5%,助力世界经济增长。
4.如何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5.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申遗的价值和意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河浪里蛟
了一容
令益生沿着一截仿古青砖铺地的古渡遗址,缓缓走去。
他已不止一次来到这个古渡遗址,站在长城墙垛子似的遗址上,居高临下,向四野里瞭望: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奔流不息;西边雾腾腾的贺兰山岿然屹立,莽莽苍苍,守护住西北的咽喉,阻断了滚滚沙尘东进和南行;南北河套沃野,一派繁荣景象。
这就是黄河,茫茫如一条黄色巨龙。令益生喜欢龙的文化,他认为龙是最吉祥最正义最高贵最包容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由虾眼、鹿角、牛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