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27800字。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诞生之初,既没有严重的生态危机,也没有作为独立科学的生态学。因此,现代美学既不可能考虑生态问题,也不可能从生态学借鉴理论资源。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生态学远远超越了生物学领域并对人文学科各个领域产生着重大影响。几乎所有人文学科都正在发生着程度不等的生态转型。生态美学也正成为生态文明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反思现代美学的根本缺陷,实现美学的生态转型,是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西方现代思想通常将人视为具有心灵、能够思维的主体;人的存在的特征,突出体现为既与身体无关、又与环境无关的主体性。这种哲学观念体现在美学上,就是以康德为代表的主体性美学:主体根据其感受的愉悦与否做出审美判断,将能引发愉悦的表象判断为美的,反之则判断为丑的。在围绕主体展开的审美判断中,以自然为代表的客体,仅仅是主体构建心灵表象的原材料,自然不但没有任何主体性,而且没有任何内在价值或内在目的。现代主体性美学通过高扬主体性及其创造力,将人类这个物种从自然界中无以复加地突出出来,甚至割断了人与自然界的血肉联系。
针对上述理论弊端,生态美学首先根据生态学原理,将人类的存在理解为“生态存在”,也就是身在生态系统之中的存在。按照生态美学的思路,自然不是人类可以无度利用的资源,而是人类得以产生且赖以生存的本源。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
正是从生态系统的这一特性出发,生态美学展开了对审美价值的生态重估,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在生态美学之前的美学理论中,审美价值毋庸置疑地居于价值序列之首。但是,从生态审美的高度来看,生态美学的理论思考多了一个重要参照,即生态健康,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生态美学则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审美互动,清醒而自觉地考察人类审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严肃地反思和批判审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倡导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从而使美学在拯救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生态美学也引发了艺术观念的生态转型。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艺术曾经长期占据美学研究的中心地位,黑格尔甚至将美学视为艺术哲学,同时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与此相反,生态艺术美学则认为,自然自身有着远为人类所不及的巨大活力与创造力,天才的艺术家无非是自然之子,其艺术创造活动无非是一个“代自然立言”的过程。
(摘编自程相占《生态美学:迈向生态文明的美学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生态转型,它是美学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能够弥补现代美学的缺陷。
B. 主体性美学围绕主体展开的审美判断中没有客体的存在,而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应该通过人类的审美知觉显现自身。
C. 原来人们只考虑自己的审美愉悦,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生态美学则将生态价值作为审美标准,有利于环境保护。
D. 生态美学引发了美学理论的重新审视与修正,推动人们反思人类审美活动,让人们重新考虑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生态美学展开,首先结合美学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美学的兴起背景。
B. 文章明确了生态美学有利于生态健康的观点,为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方法。
C. 文章通过对现代美学思想的反思和对现代美学弊端的分析引出了生态美学的核心命题。
D. 文章最后两段承接上文提及的核心命题,论述了生态美学对生态和艺术观念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生态美学理论的一项是( )
A. 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但这种审美偏好可能会破坏环境。
B.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获取创作原材料,然后赋予其艺术生命力从而创作出精美艺术品。
C.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这一对梅树的评价是应该被批判的。
D. “水葫芦”的花朵艳丽无比,但因繁殖能力极强而成为一种害草,所以人们不应该种植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生物经济领域的首个顶层设计。《规划》提出,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积极推进高抗优质玉米、大豆粮食作物,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发展合成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