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9850字。
广西北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文化遗产是先民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所创造并不断演化的传统农业系统,不仅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同时,气象服务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气候对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而言,气候条件可以从全球气候类型、区域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演化、类型、分布以及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形成的以温度差异为主要特征的纬向分布,因海陆关系形成的以湿度条件为主要特征的经向分布,因海拔高度等因素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多种因素组合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光照、温度、降水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农业气候资源,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长期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业物种驯化、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制度形成与演变、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与演化,以及空间迁移。同时,也因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而影响着农业生态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例如,除了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因素外,气候暖干化趋势是造成包括哈尼梯田在内的许多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旱地(如甘蔗、香蕉等)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其次,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使之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活态的特殊遗产类型,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与生计保障的生产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首要和基础性功能。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以外,物种、技术、文化、景观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正是农业文化遗产地人们生态智慧的表现,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理念。通过物种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态结构的合理配置及相应的生态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物质投入和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是典型的低碳农业。
最后,气象服务可以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文化遗产延续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延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农业生产,大多数农耕文化的传承也依赖于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景观的维持基础同样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这就要求气象部门提供包括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相似分析、长期气候预测,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多种气象服务产品。
随着农业功能拓展和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以良好生态资源和深厚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生态与文化价值实现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性强等问题,可以通过农事活动预报、农业物候预报、特殊要素预报、气候舒适指数分析,并结合中国天然氧吧认定等,不断丰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业态,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并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避免因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闵庆文《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先民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创造并不断演化的传统农业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气候多方面的影响。
B.作为一个活态的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韧性,这使其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与调控能力。
C.农业文化遗产首要和基础性功能是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与生计保障的生产功能,其延续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延续。
D.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业气候区划、灾害性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可以有效助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首先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接下来指出了气候与农业文化遗产的关系。
B.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论证部分述气候变化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则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
C.文章第三段以哈尼梯田等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为例,论证长期气候变化影响着农业物种化。
D.文章第四段“其次”“一定的”“最大限度”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科学类论说文条理清楚、用语严谨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类型、区域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气候条件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
B.物种、技术、文化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必备且唯一的条件。
C.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理念,有必要对其进行静态保护。
D.开展农事活动的预报、加强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丰富旅游业态等有助于克服目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西方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味觉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19世纪,德国医生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于是绘画了一张流传甚广的舌图。很多人由此便认为敏感度低的部分就不能感受该味道。1974年,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舌头、口腔腭和喉部各处都有味觉感受器,它们都能感受四种基本味道。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但是舌头上的神经会向大脑传递信息,你的眼睛会“尝”到红辣椒的“辣”,你的鼻子也能“闻”到食物的气味,这些结合在一起,你就有了味道的概念。换句话说,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