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致云雀》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15 11:36: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60+4300字。

  第一单元 2.2 红烛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以领悟文义、体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
  2.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意诗情,更好地欣赏诗句。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爱国之情,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2、把握诗歌的意象,了解反讽手法。
  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歌《红烛》,看一看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二、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三、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 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 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 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
  第一单元 2.4 致云雀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3.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难点: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写作背景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三、作者介绍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1822 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菜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菜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