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及名著复习
- 资源简介:
约9610字。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及名著复习
《观沧海》
1、曹操:字 孟德 ,东汉末年著名的 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本诗是他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2、 “观” 字统领全文,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 “观” 字展开, 写碣石所见,体现了这首诗的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3、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如(动静结合)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水何澹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诗歌抒发什么情感?哪几句最能体现?
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博大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政治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赏析诗中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2)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象,
(3)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7.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示的画面。
在这水波轻微动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8.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1。体裁:七言绝句 内容:表达友谊,怀念友人
2。左迁:降职 闻:听说
李白,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 唐代诗人,世称 “诗仙” ,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杨花落尽子规啼”景物描写作用:借景抒情,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 离别的忧伤 ,含有 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点明时间是 暮春
4..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想象奇特,(2)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被遣远行的 怀念,牵挂和同情
5.这是一首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6.赏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五溪已是偏远的山区,而龙标比它还远,一个“过”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更将李白同情友人的旅途艰辛,贬地荒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7.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地叫着,鸣声凄厉。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被贬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次北固山下》 作者:
1.体裁:五言律诗 内容(思想感情): 思乡 2.次:停宿 客路:旅途 书:信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理解(画面):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2)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哲理。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3)感情:表现了诗人 乐观积极向上 的感情
(4)炼字: “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 “春”和“日”作为新事物的象征,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感情
(5)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