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祭日高中语文历史知识点汇总、练习
- 资源简介:
约10960字。
国家公祭日高中语文历史知识点汇总、练习
历史不能忘却81年前的那个冬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国家档案局网站陆续发布了众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再现1937年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由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所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实景电影,就是其中的一份重要史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铭记历史,为的是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为的是守护历史的真相,为的是唤起人民对和平的祈愿。
今天,我们就梳理整合高中语文、历史知识点及相关试题, 以此方式铭记历史,共同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默哀。
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77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2014年12月13日)
材料二:映照历史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2014年12月14日)
材料三: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 记者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