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年高考语文综合测试题(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三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16 13:18: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11360字。原创试题,自主命制。

  命题人: 费明富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465150
  2018年高考语文综合测试题(一)
  河南潢川   费明富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管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目的来认识历史,历史永远具有客观实在的一面,这是历史自身的规律性。所以,一切带有虚无主义倾向的“质疑”与“还原”都不是一种历史的态度,都是对历史的不同形态、不同方式的误读与肢解。目前,这种“误读”与“肢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是“审美斜视”,对真实涌现或经艺术塑造的英雄形象拒绝认同,强行以所谓的“生活逻辑”与“国民性反思”来质疑其真实性。如有人认为刘胡兰年龄那么小,何以能经受住死亡的考验?这样的形象是不是刻意为之的艺术修辞?还有人认为,刘胡兰不是被敌人杀害的,行刑的恰是同乡的群众。且不说这样的质疑有无对英雄的基本敬畏,单就是这样的解读视角就让人匪夷所思。革命战争年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急速成长的时代,怎能以我们现在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来强行规约刘胡兰?何况,刘胡兰之所以是英雄,就在于体现出同龄人所难以达到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精神成长高度,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从历史的幅面上凸显出来,成为凸显本民族最“新鲜的激情和行动”的“这一个”。否则,英雄又与普通人何异?再者说,少年英雄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少见。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把这些少年英雄全部否定?如果这样持论,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战国时期12岁的使臣甘罗、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又何以理解布鲁塞尔的小于连与法国民族英雄贞德呢?
  其二是“偏向还原”,即在一种理性强推的逻辑下,以历史肌理的内在丰富性为借口,片面认为历史结果的形成是多元路径交汇的产物,是无数历史线索偶然碰撞所致,从而达到颠覆英雄、污化英雄的目的。如这两年网络媒体上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质疑,就是典型。先是污蔑这些英雄形象并非跳崖而死,再是诋毁这些英雄形象的作风军纪,如偷拔过老乡的萝卜。再是以补充历史细节为由,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史实真实性进行旁敲侧击,如班长有没有主动请战;留下的到底是五个还是六个等等。这样的质疑至少在认识历史真实性上有两个误区。首先,缺乏看待历史事件的整体视野。尽管构成历史事件的活动是多元的,但这些活动中必然有一种核心力量,正是这种核心力量的存在,才使得历史事件以这样而不是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反映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历史事件上,这种核心力量就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血性。其次,缺乏审视英雄形象的辩证态度。英雄并不是脱离人间烟火的固化标签,同样也是有血有肉、要吃饭要饮水的普通人,只要他在历史行进的关键之处,做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也难以做出的行为,就能成为一个时期民族精神的标杆。如果置历史事件的根本结果不论,单在一些细节上大加苛责,狭隘地认为英雄的一切必须绝对完美,必然会陷入另一种意义上的教条主义。
  (选自惠雁冰《英雄经典——民族精神的文化史诗》,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会因为认识者认知目的或所用方式而发生改变。
  B.对刘胡兰进行“审美斜视”者到底有没有对英雄的基本敬畏?这不好确定。
  C.历史结果的形成是多元路径交汇的产物,是无数历史线索偶然碰撞的结果。
  D.抵御外侮的民族血性让“狼牙山五壮士”只能以既有事实的方式去呈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以因果推论的方式,阐释有虚无主义倾向的“质疑”与“还原”的错误本质。
  B.第二段从英雄成长背景、特异品质和自古英雄有少年等角度来反驳“审美斜视”者。
  C.第三段先举例证明现实中有种颠覆英雄、污化英雄的现象,为后文提供批驳的靶子。
  D.第三段后半部分,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强调对英雄不应苛责的基本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所说“历史的态度”,应是指充分认可历史自身的规律性的态度。
  B.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必然有其超越所在群体或同龄人之上的特异之处。
  C.所谓英雄,应该是民族精神的标杆,而且这标杆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
  D.“审美斜视”和“偏向还原”的表现形态不同,但是其错误本质趋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天傍晚,我们坐在窗前,比平时坐得晚了一些,那天天气非常好,太阳在闪耀着蔚蓝和金黄两色的薄暮中入睡了。虽说我们身在巴黎,但四周的一片翠绿色仿佛把我们与世界隔绝了,除了偶尔传来的街车辚辚声,没有其他声音来打扰我们的谈话。
  “差不多就像这么个季节,这么个傍晚,我认识了玛格丽特。”阿尔芒对我说。他陷入了遐想,我对他说话他是听不见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