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文本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解读——以人教版《乡村四月》为例
- 资源简介:
约4120字。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文本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解读
——以人教版《乡村四月》为例
作者 欧杰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 315020
摘要: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维度下解读古诗文本,能够有效、准确把握文本的语言魅力,表情达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意文本解读与教学的生成性。从而在教材解读,也即是备课环节体现语文核心素养观。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古诗词
一、背景
“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这个理念下,语文界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并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审美鉴赏与创造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从这三个方面观看,审美鉴赏与创造也就是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感受到汉字独特的美,表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二是感受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形象美和情感美,三是能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所以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注重审美鉴赏和创造的理念,能够从审美的角度观看文本,从审美的角度备教材,备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古诗词文本的解读,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必要的和有意义的。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是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