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720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作者简介:
姓名:邓昊 单位:湖南省永兴县马田中学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兴县马田中学 电话:15573516655
邮编:423301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悬念导入。趣味导入。多媒体导入。直接导入。名言警句导入。设问导入。导语设计的要讲究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
关键词:语文艺术 导语 导语设计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应讲究语文艺术,善于在每堂新课的导语上下功夫,花力气。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不会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得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基调的文章,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来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几种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
一.悬念导入法: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自然导入新课学习的一种方式。 例如:于漪老师在讲鲁迅的《孔乙己》时,便精心设疑布阵,引起学生悬念。她一开口便说:“凡是读过鲁迅先生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里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旧社会摧残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神工鬼斧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当学生为悬念所吸引,这位老师便推波助澜,再来一个悬念:“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于漪老师连设两个悬念,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