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9740个字。
桃花源记
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中学康素会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
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4、加强朗读,提高诵读能力。
5、反复诵读,深刻领会文章的语言、意境、内涵之美,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6、探讨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学习重点目标1、3、5、6
☞学习难点
目标5、6
☞学法提示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要熟读成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含英咀华,深刻领会文章的语言、意境、内涵之美,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一、[文本研讨室]
☺预读•基础积累
1. 请在课文中把下面的词语标注出来,注意字形和字音,掌握划线词语的含义。
晋太元中缘溪行便舍船豁然开朗屋舍俨然
阡陌黄发垂髫便要还家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及郡下,诣太守刘子骥
2、作家与背景连线
陶渊明,东晋著名大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秀散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3.请把你认为本文中写的好的词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并再多读几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翻译课文一段,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用法。
☞学习过程
☺朗读•整体感知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2、这个故事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并解释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