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以《诗经·卫风·氓》为例
- 资源简介:
约10270。
四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上)
——以《诗经•卫风•氓》为例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二中学 董成亮
深层结构既然是指作品的内容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当然就是“内容的”了。因此,确认内容便成了分析的基础。
作品的内容之所以需要确认,还在于: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对于世界(指存在)的一种表述。这种表述的世界相对于本真的世界而言,已经有了数重差距(从本真世界到感知世界再到表述世界)。而一旦进入读者的视野,差距(从表述世界到解读世界)又会再一次产生。
确认内容就是要察见或避免从本真世界到解读世界的转化过程中导致失真的种种情况,并使不明之处变得清晰起来,以便建立起文本应有的结构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确认内容与结构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即结构的分析有待于内容的确认,而内容的确认也常常有待于结构的分析。
下面,笔者以《诗经•卫风•氓》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这是一篇先秦文言作品,确认内容就要特别注意古今语言的不同以避免误读。这又是一篇“同故事叙述”的作品,叙述人即故事中人,在叙述人身为冲突的一方且作出是非评判的情况下,叙述的可靠性很值得怀疑,解读时须要明察。
作为一篇叙事作品,我们应先弄清它的叙事要素。
人物身份。
男主人公。文中称到男主人公的,除了一般代词之外,还有“氓”与“士”两个词。氓,显然不是现代意义的“流氓”。《说文解字注》:“自他归往之民谓之氓。”《康熙字典》引《石经注疏》:“氓与甿通”,而“甿”古指农民。《周礼•地官•遂人》有“以田里安甿”之说。看来,“氓”即“民”,因迁徙称“氓”,因“受田”为“甿”。诗中“氓”曾与“女”有过一段“总角之宴”的经历,想是当初“氓”家从外地迁来,与“女”家做了近邻。而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当是此前“氓”家因“受田”去了郊野。而此时“氓”已然成年,子承父业,他就是一个青年农民了。从《诗经•豳风•七月》可知,周代农民不是完全的自由民。要尽力服役,供养公族,自己只能过贫困的生活。氓女还要遭受公子们的轻侮。
士,此处不是指士人,《诗经》中通称婚恋中的男方。《诗经》中还有不少妻子称丈夫为“君子”的,多与此类似,只是更显尊重,不能认为都属“君子”阶级,这就如同宋代妻子称丈夫为“官人”,而被称者并非都是为官一样。
女主人公。诗中没有明确交代身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从第二章“乘彼垝垣”来看,女主人公应是一位城市姑娘。因为“垝垣”能“乘”,当是较为宽厚的城墙。从第一章男子的“贸丝”之举来看,这位姑娘应为商家之女。因为“贸丝”是为了接近女子。在“女”不是养蚕人的情况下,“贸丝”就只有到她的家里去“贸”了。
处所地域。诗中涉及到处所地域的词语有“淇”、“顿丘”、“垝垣”、“复关”。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估计女家离顿丘不远(“氓”以“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