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 资源简介:
约12300个字。
人教版语文七——九年级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安徽濉溪县临涣中学ahdhm2008
目录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
(二)《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选段
(三)《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
(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墨子•公输》选段
(五)《五柳先生传》与《爱莲说》选段
(六)《岳阳楼记》与《与朱元思书》选段
(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段
(八)《出师表》与《隆中对》选段
(九)《曹刿论战》与《岳阳楼记》选段
(十)《公输》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段
(十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曹刿论战》选段
(十二)《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
(十三)《陋室铭》与《岳阳楼记》选段
(十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岳阳楼记》选段
(十五)《三峡》与《朱元思书》选段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将甲段中空缺的文字补充完整。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B、东坡现右足现:表现。
C、其两膝相比者比:挨着。D、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很。
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屠自后断其股(蒲松龄《狼》)
C、不能名其一处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在(甲)文中找出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子突出他什么特点。
(1)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是:
(2)译文:(3)上面这个句子突出他的特点。
5、(乙)段从、和心理三方面描写了听众的强烈反应,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
6、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选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二)《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选段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1、解释加点的字。
⑴斗折蛇行(斗:)
⑵念无与为乐者(念:)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翻译下面句子。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乙文篇幅虽短,却写景抒怀功力独到。在解衣欲睡之际,忽月色入户,睡意全无,于是欣然起行。良辰美景,缺少同乐之人,着才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切都像是信步由之,信笔书之,无意为文,却文笔自然。文中十八字写景,可谓少矣,但都描绘得生动感人,有如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