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2880个字。
2、我的母亲(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识记有关胡适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3、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4、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理性思考母爱。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3、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朴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教学本文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文中母亲的伟大,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2、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例中分析母亲身上的优秀品格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2、教师应充分运用语言功力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3、善于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教学用具:粉笔、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有关胡适文学常识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热爱母亲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A、了解作者,熟读全文,掌握文章内容,
B、了解母亲为子女所做的一切。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身上所体现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学生讨论探究3、教师引导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种爱无与伦比,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无法忘记,那就是母亲。是的,母爱是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柔情似水的母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胡适先生饱含深情的《我的母亲》。
2、以文前提示作为导入(可以让学生齐读)。
二、作者介绍
胡适:原名原名胡洪骍,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荣获35项博士桂冠,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是“新月派”创始人之一。
三.整体感知,掌握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定学生朗读,教师纠正个别字音,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文绉绉糜先生绰号庶祖母佃户眼翳
3、请学生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引导。)
4、请学生以“读了的故事,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的句式来梳理文章脉络。(以四人合作的形式完成)。
明确:
A母亲每天叫“我”早起,谆谆教诲,催我上学——严格管教孩子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