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语文教学大课堂
- 资源简介:
约3500字。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语文教学大课堂
定远三中 王德坤
摘要: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一个探索型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营造民主化的教学氛围,建立师生课外信息交流平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大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集声、文、色、形于一体,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看画面听课文,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提高的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与计算机的使用技能。
一、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口头表达所不能达到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我制作了一段动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揣摩、体会“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练读人物对话,为动画配音。在动感画面的刺激下,学生练读兴趣盎然,扮演自然到位,充满了人情味、趣味和生活的气息。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构建一个探索型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提
高教学效果。
现行教材上的重、难点都是以静态出现的。虽然一部分内容配有插图,但是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时作用不大,特别是一些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结论的推导,一般都是教师口头讲述,配以教具演示,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在解决这一难题时优势独特。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探索型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