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00字。
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
作者:hclsx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电子邮箱:hclsx@163.
在独立的思考中彰显教学个性
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hclsx
一日,读了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听课手记,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语文教师分析文章,几成模式,凡散文必是情景交融,凡小说必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让我想起黄子平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写的《二十世纪文学三人谈》中举的一个例子:一西班牙女留学生在北大学中文,但汉语不怎么过关,一学期记了不少笔记。问她考试怎么办?她笑了,说不难不难。思想内容有两条:第一条是反封建。《诗经》是反封建,《离骚》是反封建。第二条是同情劳动人民。艺术特色也有两条:小说是白描,诗歌是情景交融。这可以说是切中要害。到现在我们语文老师解读文本仍然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几乎是编写参考书的人最初编成一个什么样子,阐述一个什么意思,全国语文教师就都照葫芦画瓢,教案是“孪生兄弟”,观点是千腔一调,板书是千篇一律,不敢越雷池半步。问之,则曰:怕讲错了。尤其是初中,很少见转换一个角度去解读文本的教师。日复一日地麻木在或者说自我沉醉在自以为是的教条中,思维僵化到不知道自己僵化的地步。”
作为一个从教有年的初中语文教师,这段文字令人汗颜。我扪心自问:语文教学真的是如此简单吗?这样的教学于己于生何益?
诚然,课堂教学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语文教学当然也是如此。各种文体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特点,并且掌握各种文体的答题思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是交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种资料、各种论述转述给学生。如今学生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教师对文本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能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有个性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教师,是在教学中闪烁着自身智慧的教师。
怎样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一、 审读文本,个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