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30字。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我的母亲》是国学大师胡适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首篇文章。文字质朴极矣,深挚亦极。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选取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体裁虽不同,却都在讲述作者难忘的人生历程。单元导学中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建议是——融入生活体验,感悟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明确文体特征,品味语言含义。以此为《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之准星,形成方案A。八年级的学生适值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对母亲与母爱的理解普遍显得肤浅单薄,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此文在教学上应与之呼应。由此乃成方案B。
【教学目标】
1.深入领会叙事性文体的特征,学习于事件中、细微处、字里行间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结合不同的社会背景理解人事,对母亲的处世原则、教子方式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3.了解母亲对胡适一生的深刻影响,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挚感情,分享并提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方案A
一、导入课文
胡适比大家大一百岁,却和同学们全然同心——他追求自由,是一位毕生为自由与尊严而奋斗的战士,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然而,他在终身大事上,却选择服从母亲的包办,迎娶了从未谋面的新娘。这桩婚姻被列为“民国七大怪事”之一。胡适在自述中说,我少小离家求学,一直未能陪伴母亲身边。母亲给了我深恩,我不能不依从母亲的意愿,令她伤心。胡适的母亲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对胡适有这么深的影响?
二、初读感知
1.初读全文,并用一句话谈谈母亲给你留下的印象。
交流后归纳,会发现母亲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兼有温柔慈爱与严厉刚强的性格侧面。要求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勾画文中表现这两个不同侧面的语句。
2.分析:母亲对什么人严格,对什么人宽和?在哪些事情上显得柔弱,哪些事上显得刚气十足?要求学生概述事件,并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她气得大哭……当面质问……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等情节中体现的母亲的性格侧面。学习于事件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母亲外柔内刚,克己宽人。
三、品读探究
1.母亲的品性给了胡适至为深刻的影响。分析:母亲是用什么方式教育和影响胡适的?她的教子方式恰当吗?网上对此有激烈的争论,甚至有人说,母亲教子严厉得“近乎变态”,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