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650字。
写作单元“写出景物的特征”说课稿
说教材
一、了解语文课本对写作过程的总体安排:
课本写作部分按写作过程分解,①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②培养几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①是②的能力基础,②是①在写作上的具体体现。
与之适应的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系列(第一至三册)的安排:
第一册,专题训练,培养从事写作必备的基本能力,按写作流程进行分解为“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想象和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感”等具体能力。
第二册,记叙文和说明文的专项训练,依次从记叙文到说明文,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事件的波澜,景物的特征”等。
第三册,议论文写作训练
分析:高中课本写作部分基本按“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感受”进行,是一个从“实践论”到“认识论”的过程。
相应对策:从对生活的感受着眼,探讨写作中实际的操作方法。
二.本单元在写作教材中的位置:总体可概括为“承上启下”四个字
写出景物的特征是对记叙文单纯的记事在写作方法上的扩展;对“特征”的突出其实是向下一种文体“说明文”过渡的最好的注脚。
在各种能力训练中,结合景物进行描写是一种很有用的技巧,包括记叙文、散文,甚至还涉及到对诗词的鉴赏问题。
教学目标:
本写作单元作为一种以培养“写作技巧”为目的的训练单元,也应该适合于整个写作教材的体系安排。为此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知生活,认识生活
情感目标——将真挚的情感投射到景物当中,以景衬情,借景物特征的刻画表达真挚的情感。
重点、难点——运用一定的技巧写出景物的特征
技巧指导:对单个的景物进行描写
对复合的,大范围的景物进行描写
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想象与联想结合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
讲练结合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知识的落实。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一、导入:多煤体演示几张不同风格的图片(大气磅礴的山水巨卷和纤弱秀美的工笔花卉)
设计意图:欣赏,从欣赏开始,由感性认识入手讨论写景技法之一
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几副图片的观察角度
明确:近观,局部,工笔细描,细腻
远观,全局,大笔勾勒,大气
二、让学生读教材上《内蒙访古》和《风景谈》的选文,同时显示相关画面
设计:图片是用视觉艺术的形式表现的,但要将之转化为我们可接受的可感的语言形象,则必须借用一些技巧:
讨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之间进行转化的方式和技巧
这里可讨论的点主要是修辞技巧,特别是“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设计小训练
意图:落实上面的对景物进行描写的技巧(全局、勾勒,工笔、细描)
1、写站在教学楼的高处,鸟瞰学校全貌的语段。
2、就“三耳湖”作细致的景物描绘。
四、过渡:
但生活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景物也相应表现出万种风情,博大中现妖娆,细腻处显粗犷,为了能更好的表现出景物的特征,我们在进行景物的刻画时,必须兼顾景物的多种特征,表现出其多个侧面。
幻灯片显示,课本示例《雨中登泰山》的选文内容,全班齐读
归纳写景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