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70字。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鹤岗市第三中学 齐东丽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其寓意是相当深刻的。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女们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及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主子与丫鬟之间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里面没有功名利禄等世俗愿望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污浊恶臭。在宝玉看来,只有在园子里才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女儿们才能永葆青春与清净。他希望这座花园能常驻人间,女儿们也永远不要离开这里。但是,大观园毕竟只是理想的存在,它依托于现实世界的外在形式,自然不能避免世俗的袭扰。大观园的最终命运,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核心所在。抄检大观园,是毁灭的开始,所以惊心动魄。鉴于《抄检大观园》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我对本课作如下设计。
教学目的
借事写人,是曹写芹一贯的艺术追求。通过抄检大观园一事,作者描写了众人不同的反应,既展现了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也刻画了人物的鲜明性格。通过查检大观园表现出封建统治者的冷酷和残忍,也表现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因此,将教学目的确定为:
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件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采用“指导探究”阅读教学。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指导学生实现阅读的目的;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错贯通,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
制作课件。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