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个字。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的特点。
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5、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讨论交流,自主学习;
2、加强诵读,在吟诵中感悟文章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得人们的喜爱,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⒈(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