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彰显“个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19 11:07: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30字。
  语 文 教 学 应 彰 显“个 性”
  江苏淮安市文通中学  纪效成
  教学不仅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和艺术,那就要讲究“创造”。尤其是语文教学,这“创造”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是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鲜活的“个性”,即要讲究个性化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个性化教育”更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鼓舞人心的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创意和魅力。
  一、 教师教学的“个性”,是个性课堂展示风采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有人认为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已经转换了,地位业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已退位给学生的“学”了。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诚然,新课标的施行,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她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了。教师的学识和品德修养、阅读鉴赏能力、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引导点拨评价的能力以及教师的语言思维情感的表白与流露和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等,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创新和魅力的表现。
  不同的老师处理相同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方法。以阅读讲解见长的,学生听其宏论,滔滔不绝;以抒情感染见长的,学生受其熏陶,心潮澎湃;倘若教师呆板、平淡如水,语文课就显得没“味”了。
  不同的老师处理不同的文章,更是精彩纷呈。因为大多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或抒情,或推理,或音乐鉴赏,或多媒体领悟,或分组合作探究等等,尽显其能,“个性”张扬,语文课引人入胜。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样的一本教材,不仅教法不尽相同,连教什么也可以不尽相同。
  以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有师以阅读领悟为手段,通过不同的读、悟、说,让学生接受教育,满堂课流露着拳拳的爱国之音。有师则以分析人物形象为手段,从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言、行、态和心理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悟,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教学的“个性”,更重要的是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解知识,敢于和“教参”、权威争辩,自己怎样了解的就实事求是地表达,千万不能变成“教参”和权威的传声筒。
  仍以《最后一课》为例,有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时,他认为韩麦尔先生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对镇里人宣传语言力度的不足,未能尽到一位教师的责任,否则,怎么会有小弗郎士的行动和镇里人的不寻常的表现呢?
  不迷信教参,不盲目崇拜权威,在课堂上用自己的阅历、情感去感化学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口味选择文章,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语文教学定会魅力四溢。
  二、学生个性阅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个性化较大的教学,这正如童庆炳教授所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品的过程,阅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两个主体进行着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主体有不同的准备,他们的性格、能力、处境等不尽相同,这都影响着他们的阅读。……阅读理解过程就是读者再创作的过程。未经阅读的作品,文学理论界称为文本,文本有空白,有待读者填充,只有经过读者阅读、填充,文本才能真正成为作品。读者怎么阅读,怎么填充,这是读者的权力,有时候分不出高明不高明,甚至也分不出正确不正确,这地方不能太死。……所以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的说法,有说不尽的《红楼梦》的说法。”①
  我们教者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真正的交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