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18 9:51: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广东省阳山县南阳中学  成有威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从教学的角度上说,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摄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的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研究所必备的探究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的问题,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主体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能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情境是与学习相关的背景或环境,实质上就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探究性学习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素境材创设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如在教学《胡同文化》一课时,考虑到在现在农村里,还存在着一些与北京胡同相似的建筑物,于是我在上课时首先投影放出北京胡同的相片,向学生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1)你家乡有这样的建筑吗?有什麽特点?学生纷纷回答,但答案不一而同。看到他们讨论正热烈时,我把课题《胡同文化》打出来,并且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是胡同?胡同是什么样子?胡同在哪儿可以看到?(2)胡同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4)你家乡有哪些文化现象?……这些问题激发学生迫切想弄清北京胡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愿望;边学习,边质疑。学生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起他们探究答案的愿望。
  二、引发知识冲突,培养探究意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