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10字。
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初探
河南省光山县南向店一中 向芳传
六十年代末,我上小学数学成绩不及格是常事,数学老师指导我学会读题,我不明其理,直到后来成绩上升了,他才告诉我:只有会读题,读懂题,才能理解题意,做好题,例如“提高”、“提高到”、“提高了”等等。从此,我就认知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七十年代末,我初登讲台,便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语文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近年来,我悉心领会新课标的内容:总目标第七条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目标又分四个学段,每个学段具体要求为五条,“阅读能力”均定为第二条。因此,如何让学生跳出传统的语文学习圈子,形成自主型阅读、鉴赏能力,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和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农村初中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和实践。
一、依标扣本,用确定目标法引导学生认知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依我浅见,语文实践能力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活动。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去形成能力呢?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确定阅读目标,目标是形成能力的导向,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学生激情参与。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喜欢阅读哪方面的文章,什么样的文体最适合他的口味,再因势利导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确定各自的阅读训练目标。
1、明确预习目标———重在基本功的训练。很多学生求知欲强,往往忽略了“写”的能力达到要求,如:古诗文背诵过关,而书写出错,还有词语或成语的运用,不能很好的辨清字形,影响了能力的展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得强调学生在学习时,心口如一,手脑并用,警示学生铭记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教学中常常告诫学生:写字如做人,先做事后做人,点滴小事透析人的素质,日常行为折射人的光辉。哪怕是一笔一画,一个标点符号都能体现你的语文素养。由此学生都确定了自己写好规范字的目标,对易混字都能采用自编顺口溜的方法区别、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