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探究学习初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10 17:22:4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20字。
和谐探究学习初探
    赵  一
内容提要: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和谐的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标志。如何真正做到和谐探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作分析:一、适合教材和学生的教学准备,是成功地进行和谐探究学习的前提。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研究兴趣,是和谐探究学习的基础。三、对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是落实和谐探究学习实效的保证。
关键词:
和谐探究   管理    建构主义    多元智能
正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比喻: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于农民,车间对于工人,战场对于士兵。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们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重复的引用自己的能动器官。如今,在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正在转变观念,努力实践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众多的公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方式之一——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大大改善了课堂学习的气氛,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不过,我觉得:在这种热热闹闹搞课改的“浮华”背后,似乎缺少一种本质的和谐。因为,我们不难看到,一部分教师上课时组织讨论热热闹闹,在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上,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对能力的感悟内化上都还远远不足。好像探究讨论也无非是提供给听课者观看的一种课改新样式罢了。其实,课改的实质应该在于内容,而不仅仅是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作出多维的思考。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体会和想法。
一、适合教材和学生的教学准备,是成功地进行和谐探究学习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的流程是痛苦,还是快乐,是压抑,还是提升、创造,全由教师的手来造就。一堂课的组织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能否让学生得到生命活动的真切体验,能否保证合作学生活动的顺利展开,首先取决于教师课前的构思和设计。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前准备的关键之处,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还应关注课程因素组合的宏观课程结构。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合一的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重点应是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熏陶人的感情、性格、人格、培养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从学生一头来说,他们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关注的另一重点。备课时,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这节课需要交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知识、事实?要让学生获得那些具体的感悟和体验?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目标?怎么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如何组织学习材料和学生,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哪些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展开话题,便于交流和讨论?哪些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有利于唤起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激起感情的共鸣?在些基础上,构思课堂设计中合作学习的问题导引及活动进程。我们听了一堂感受很深的课。这个老师很会上课,他“会”就“会”在一堂课之前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他能从这堂课上让你看到,他在想方设法让阅读成为学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