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50个字。
重视实践运用 考查能力培养
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分析
安徽省和县第三中学 成应良
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进一步贯彻,新教材的普及使用,江淮大地初中语文教学走上课改之路,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成绩,更重能力。这一思路在初中毕业会考试卷中尤为突出,“考试是指挥棒”,剖析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更加深了对这种教学理念的认识。广泛积累,重视运用;阅读理解,自由表达。可以说是今年语文试卷的新特色。下面就语文试卷中“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作一详解,具体深入地将这一理念显现出来:重视实践运用,考查能力培养。笔者意在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能明确现在语文在考什么,今后的课堂内外语文应该怎么教。
这一部分共五小题,其中第一小题是默写诗句。
(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 , 。
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古代诗文的语境写出符合题支要求的诗句。该题出题新颖,所选的两句名言能激发学生的壮志,富有教育意义的。强调诗句积累并活学活用。这一题难度不大,绝大多数考生能准确无误的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 。
该小题涉及“语言连贯”的要求,它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记忆积累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读题能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道题难度也不大,只要平时学习扎实的同学都能轻松得分,但也有个别同学易把“凌”误写成“临”,这是对诗句语意的理解不到位出现的误差,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让学生去领悟诗意,把握诗人情感,这是避免出错的有效良方。
第二小题.一位九年级同学写了一篇《在语文世界里成长》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然后完成(1)~(4)题。该题总分11分,所占分值比重较大,这也是往年试卷中所少见的。
七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学语文要用心去感悟。”光阴荏苒,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过去,老师的那句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三年来,在老师引领下,我泛舟书海,品读美文。我随白居易踏青于钱塘湖 (pàn),领略“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与五柳先生一道“采菊东篱下,②”,理解他远离尘俗的心境;同范仲淹一起登临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②”的博大胸襟;驻足于杜甫的茅屋前,体会“—鱼)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受教于孔孟门下,聆听“学而不思则罔,⑤”的谆谆教诲,感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⑥者也”的人生大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