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30字。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虎林市逸夫中学 王本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虎林市逸夫中学的王本霞,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大家展示我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能给予指导。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云南的歌会》。现将本课的设计意图作如下说明:
一、【设计理念】
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只是把握时机,通过组织多角度的对话,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内涵,获得精神的享受,实现自我的超越。重视语文课堂的整合性、动态性、生成性,使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整合、从“呆板”走向“灵活”、从“接受”走向“建构”。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初三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民风民俗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因此,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及要求,根据本单元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思维品质的情况,从三维角度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情感和态度: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设计理念
三、【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本身不是目的,知识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与人的发展;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