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40个字。
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奉贤区弘文学校 潘益芳
一、教学背景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教学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气象:课堂上老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是,有时看上去很活泼的阅读教学会游离于“文本”,语文教学在“散乱的活跃”中失去它的本性,失去它本该有的价值。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摒弃传统的做法,又要给“文本”合理定位,其教学策略应该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在返朴归真中绽放出语文教学迷人的光彩。
因此,在教学《生命之线》时,我试图通过对课文的多次解读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度了解和对文本主题的的深刻理解。
二、课堂实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一边欣赏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一边观赏珠峰雪景图,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珠穆朗玛是世界最高峰,它海拔8848米,它属于喜马拉雅山山系,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
生: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平均高度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
生:山上终年积雪,看上去非常美丽。
生:1953年英国人和尼泊尔人首次登顶,1960年我们中国人也登上了珠峰,世界各国许多登山爱好者纷纷前往。
师: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生:想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生命之线是怎样的?
生:为什么以“生命之线”为题?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散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注意复述的方法。
生:“我”和马尔在登山时摔下冰崖,“我”几乎丧失了生存的勇气,但马尔帮助了我,后来我们被尼泊尔直升飞机救起。
生:“我”和马尔摔下冰崖后都受伤了,但马尔还是帮助和鼓舞我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我们终于获救了,我也感受到了人类最美的情感。
(三)再读课文,透视人物
师:再读课文,主要事件中的人物是谁?
生:是马尔和“我”,因为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都在写马尔和“我”的事,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师:(小组讨论、交流)马尔和“我”在登山时摔下冰崖后如何互帮互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