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70字。
重庆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分析
重庆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比往年有较大改革,试题题量适度,难度降低,信息量却增大;命题选材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几乎每位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试题能充分体现课改理念,认真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的精神,做到了四个“回归”:回归学科本色,考查语文素养;回归地域本土,加强文化渗透;回归生活本源,体现学以致用;回归学生本体,引领价值取向。
在题型设置方面,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将语文能力放在了首位。如说明文文体知识(19题、22题)、词语本义和比喻义知识(2题),又如病句修改能力(3题)、概括评价能力(4题)、分析探究能力(5题)、综合实践能力(6题)、情景体验能力(15题)、实践创新能力(23题)等。
在语言材料的选择方面,注重了地域本土和生活本源,如三峡博物馆、重庆直辖、重庆书市、重庆棒棒、一语赞重庆、2008北京奥运会、电子阅读图书等等,内容富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对地域本土的回归,渗透了地域文化(三峡博物馆巴渝文化、重庆直辖的变化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家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对生活本源的回归,使新课程理念中的“大语文观”得以体现,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试题着力于学生本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如对“大学生当‘棒棒’体验挣钱艰辛”的新闻评述;“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阅读选文,以受惠者应对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心存感激为主题,对当今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的独生子女有现实意义,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就考试基本情况、答题情况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一)试题概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阅读量为6000字左右,书写量为1200字左右。分为四大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全卷客观性试题20分,占13.3%;主观性试题130分,占86.7%。具体考点及分值分布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