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学习要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7 12:53: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30字。  
《桃花源记》学习要点 
  本文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写了《桃花源诗<并序>》。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

  关于作者: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从少年起就经历了很多政治上的纷扰,后来由出任(当参军和县令这样的小官)到辞官归隐,更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迁,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是很不满的。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学习本文。这篇文章内容好理解,容易读懂,阅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和古今词义的区别。阅读过程中参照注释理解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并能口述或笔译全文。

  思考:
  1、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
  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
  时间:晋太元中
  人物:渔人

  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3、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
  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5、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为什么“皆叹惋”?
  因为桃花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叹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

  6、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文章最后一段对桃花源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7、在本文中作者怎样描写了自己所向往的社会?
  在本文中,作者以渔人游踪为线索,以有详有略、曲折回环的写法简洁凝练、通俗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美好社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