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70个字。
《散步》
人教版初中第一册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树立和睦生活的观念,学会体谅理解。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课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段。
二、导入
《散步》这篇散文,写了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在这个平常的散步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提问学生如何分段,给出正确的分法。
2.结合每个段落层次提问,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从问中找出"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表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怎样的感情?
母慈子孝
③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请同学讨论并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4自然段)
①提问:描写了什么?作者的用意何在?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田野的(内容、手法)?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新绿,嫩芽,冬水—象征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使人联想到什么?
讨论并归纳:生机盎然。生命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快,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