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6 15:50: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884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其特色。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乎与爱情占同等的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其诗歌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中国古代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诗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称,但他们的诗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第三,中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来性美。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酷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西诗偏于刚,中诗偏于柔。
  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澈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咎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了。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宗教和哲学,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没有柏拉图和斯宾诺莎就没有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所表现的理想主义和泛神主义;没有宗教就没有希腊的悲剧、但丁的《神曲》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国诗在荒瘦的土壤中居然现出奇葩异彩,固然是一种可惊喜的成绩,但是比较西方诗,终嫌美中不足。我爱中国诗,我觉得在神韵微妙、格调高雅方面往往非西方诗所能及,但是说到深广伟大,我终无法为它护短。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本是长期互相隔绝并独立发展的两种异质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并无高低之分。中华先民具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们不需要经过宗教的繁复仪式便能把平凡、卑微的现实人生进行升华,使之进入崇高、美丽的境界;他们不需要经过形而上学的繁复思考便能领悟人生的真谛。中华文明历经的数千年发展过程已经证实了这种可能性。海德格尔认为必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叙友朋交谊的诗多于叙男女恋爱的诗,赠答酬唱的作品占了中国诗数量的大半。
  B. 西方虽有不少著名的诗人交谊,却少见言友情的诗,可见西方诗人并非真的重视友情。
  C. 相比较而言,西诗偏刚,中诗偏柔,中国自然诗比西方自然诗显得更委婉、微妙、简隽。
  D.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种异质文化,两者因为长期互相隔绝并独立发展而互不相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社会本质上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举足轻重,以至掩盖了其他人际关系。
  B. 女性社会地位高低不同也是影响爱情在中国诗和西方诗中的重要程度的因素之一。
  C. 中华文明历经的数千年发展过程证实了中华文化具备追求诗意人生的内在可能性。
  D. 西方人认为诸神主宰着世界,以人类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为内容的诗歌是没有价值的。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
  A. 不能让荣誉、财富、权力,也不能让诗歌诱使我们漫不经心地对待正义和一切美德。(柏拉图《理想国》)
  B.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C. 时间只有在人在的情况下才成其为时间,没有一种时间,是人不曾在其中的。(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D.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杂篇•让王)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朱光潜认为“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而莫砺锋指出“从源初开始便很少受到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思考的双重遮蔽,未必不是中华民族在领悟人生真谛时的独特优势”。你认为两位学者的观点矛盾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比中西诗歌的情趣、自然诗特质及其哲学与宗教背景,展现了两种文化在诗歌创作中体现的差异与特性。作者肯定中国诗的神韵与高雅,同时指出其在思想深广上的不足,而对西方诗强调哲学与宗教基础的重要性。文章材料二进一步从文化源流角度揭示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总体呈现中西文化互有优长的辩证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占了中国诗数量的大半”错误,扩大范围,材料一中说的是“在许多诗人的诗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
  B.“却少见言友情的诗,可见西方诗人并非真的重视友情”错误,曲解文意,强加因果,材料一中说的是“但他们的诗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是说前文提及的歌德、席勒这些诗人的诗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极少,而非指所有西方诗人,且不能由此推出“西方诗人并非真的重视友情”的结论。
  D.“两者因为长期互相隔绝并独立发展而互不相容”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文中只是说两者“存在着差异”,并未说“互不相容”。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画记
  第代着冬(苗族)
  ①爷爷获得的神奇法力跟那年夏天的大水有关。黄昏时爷爷在河岸捞浮财,看到水面漂过一道黑影,便把它拖上河滩,才发现那是一具木雕菩萨。木雕菩萨仰面躺着,嘴角露出一丝讥笑。
  ②爷爷将菩萨丢在那里就回家了。寨子里的老人们坐不住了,纷纷劝爷爷:“救起菩萨却让它风吹雨淋,它难道不来找你麻烦吗?”与那些喜欢按历书行事的老人不同,爷爷常说:“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