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96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
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赵树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的乡村教师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这种“宇宙巧合”的细节使人类与宇宙中的碳基联邦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救太阳系的功用。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节的出现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茅盾的《子夜》中描写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灯红酒绿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可见,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
作家首先要有艺术的敏感度。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作家其次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而细节正隐藏在这样的生活中。细节可能是作家捻断数根须后创造的,但最好的状态是在熟悉描写对象之后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作家还要有表达的准确度。有的人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喜欢描写细节;但可能这些细节或者冗杂多余,或者与作品需要的艺术情境不符,或者张冠李戴,与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败的。细节的准确度除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之外,还要体现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的、文化的与伦理的……只有准确的细节才能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华,艺术的魅力得到强化。
(摘编自杜学文《细节,无所不在又意味深长》)
材料二:
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如何在时间之流中呈现一定密度和频次的细节,是小说艺术成败的关键要素。在这里,所谓密度是指一个细节单元的体重,频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细节出现的频率。
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堆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作不是为了细节,而细节存在的意义是提升作品品格,因而使作品可能因一个细节而被记住。
B.真正优秀的作家都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
C.作品的细节可以是作者苦心经营,想象出来的,也可以是作者立足熟悉的真实生活,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
D.很多推理小说并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从而导致细节描写尽管严密精细,但依然很难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合适地使用细节,是衡量作品艺术境界和作品品格优劣高下的标准。
B.作家只有具备艺术的敏感度、对生活的熟悉度、表达的准确度,才能写呈现出好的细节。
C.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关键要合理安排小说细节的密度,调节细节出现的频次。
D.细节可以不为情节发展而设置,比如《变形记》使用“细节的洪流”,让细节本身具有了自足性。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一共哭了三十七次,对这些“哭泣”细节的描写,凸显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B.《荷花淀》中,作者三次写到“一捞一丢”的动作细节,既展现了真实可爱的小儿女心态,也融入了人物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C.《小二黑结婚》中,反复呈现二诸葛占卦、研究卦象的细节,生动再现了一个虔诚的封建迷信教徒。
D.《党费》中,黄新珍藏的旧党证,镰刀锤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揭示人物对党的忠诚热爱。
4.鲁迅小说《祝福》中,四婶对祥林嫂说“你放着罢”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这一细节,显示出了作者营造细节的能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预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