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09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传统的儒家教育明确地把“乐”作为“六艺”教育的一部分,使人们在“乐”的熏陶和洗礼中不断巩固其主流和统一的价值观、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社会文化体系。始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周代大约五百年间的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孔子称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说明了《诗经》在孔子时期的儒家正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诗经》通过诗、乐结合的方式,打开了人类听觉的审美之门。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诗经》应该是当时的歌词集而已,由于当时的记谱问题和传承断代,古代诗歌的音乐表演形式并没有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使得今人所见之《诗经》其实只是这部诗歌总集的文字部分。这一说法,我们也可以从《诗经》的写作手法上得到验证。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基本写作手法。赋,即平铺直叙,我们在古文中常见的就是直接叙事。比,即比方,有时拟人,有时拟物,有时拟事;有的明喻,有的暗喻,这种写作手法增加了古诗文中所描写对象的神秘感和抽象性,也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兴则在古文中起到调节韵律,营造一种上下文层层递进的氛围感的作用。加之《诗经》在语言上多用四言句和语气助词,使今人在朗诵时,更有歌唱的韵味。
另一方面,《尚书•舜典》中记载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的诗词都是可以歌唱或吟唱的;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诗乐思想上的“诗乐相达”和“诗乐异理同功”的学术观点也印证了《诗经》是具有歌唱属性的乐诗;明代音乐家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明确记录了关于《诗经》各个不同部分的调式调性。诗歌通过诗、乐结合的方式,达到语言文学和音乐的融合艺术高度,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教化人心的同时,提升了华夏民族的整体审美素养。
其次,在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中,叶嘉莹要求她的学生都要掌握诗词的吟诵技巧规律,其中蕴含中华民族传统音律的声调特点,这一点,在叶嘉莹的学术讲学中也被提及。再次,通过对燕南芝庵《唱论》的研究发现,古代的声乐创作与诗词歌赋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歌唱时“声有四节”和诗词写作的韵律相似;“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等的要求,在诗歌的韵律中也同样存在。
由此证明,古时的《诗经》文化与音乐密不可分,大量史载也表明《诗经》本就是以唱诵的形式,让人们记住世间的处世哲学和万物的规律法则。
(摘编自龙秒《〈诗经〉中美育元素在声乐作品中的当代叙事》)
材料二: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在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诗歌韵律的使用。《诗经》在其韵律的把握方面非常自由和灵活,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没有固定的章法可以遵循,其实不然。
在《诗经》中,随处可以看到实词用韵的情况,这种实词用韵的方式多建构在句尾。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将《诗经》中的用韵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时期,《诗经》在儒家正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与《诗经》的思想的纯洁性和《诗经》所包含的音乐性有关系。
B.现在的《诗经》其实是一部歌词集,原本的音乐表演形式没有留传下来,这是很多学者通过研究《诗经》的写作手法得出的结论。
C.《诗经》赋、比、兴三大写作手法中,赋是平铺直叙,音乐性最弱;比是修辞手法,可以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的空间,音乐性比赋强。
D.抗战时期的河北民歌《小白菜》,采用虚词用韵的方式,使得曲调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并且可以使用乐器进行演奏,增强其流行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从《诗经》的写作手法、历代文献的论述和现代的一些事例研究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B.材料一引用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的观点和对燕南芝庵《唱论》的研究成果,是为了论证《诗经》提升了华夏民族的整体审美素养。
C.《诗经》的用韵方式多样,如“隔句押韵”和“全诗押韵”,这种多样性体现了《诗经》在韵律设计上具有灵活性和音乐性。
D.《诗经》采用转韵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既能够“各自为韵”,也能够“环抱为韵”,都是为了流畅地传达韵律的美感。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第三段论据的一项是( )
A.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B.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C.大燕麦,出穗着,索罗罗吊;穗穗里,钻了个,水了。
D.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4.根据材料二,分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用韵方式及表达效果。
5.下面的诗句使用了“兴”的手法,请根据材料一阐述的“兴”与音乐的观点,简要分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秦风•蒹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雪山大地
杨志军
①角巴和父亲骑马沿着沁多河朝南走去,没走多远,角巴就指着前方哈哈大笑:“不用我去野马滩啦,我现在就指给你,走来的桑杰,塔娃是哩,他带你去,你就住他家。”
②父亲后来常常说起这一天的巧遇:如果迎面走来的不是桑杰而是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