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4/3 16:12: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1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 )
  测试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当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和“人祸”时,城市的脆弱性便难以掩饰。基于公共安全体系框架构建的安全韧性城市,使城市能有效地抵御内外部风险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和压力,在遭受重大灾害后仍然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在灾后迅速恢复和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全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耐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其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公共安全体系(图1),基于公共安全体系理论,结合安全韧性城市的承受、适应、恢复等关键特征,可提炼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构成“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图2),进而延伸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其包含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内容。在风险识别中对影响城市系统的公共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随后对城市受灾系统的脆弱性和韧性程度进行状态评估,测度城市面临的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强度、范围和空间分布;再通过规划响应在安全韧性管理中突出强调应急能力评估、业务可持续性和韧性资源的合理分配,编制出面向不确定性事件的规划,最后制定出可以提高城市韧性的策略,实现安全韧性城市在公共安全事件前后“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的响应流程闭环。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融合新兴科技手段的“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理念值得被进一步推广。“智慧安全韧性城市”运用先进的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的全方位物联网监测、评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能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保障城市安全发展。
  (摘编自范维澄《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包括极端高温、极端暴雨、极端干旱等各种极端天气呈现持续性、破纪录、复合性和群发性的新特征。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而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和密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全韧性城市以公共安全体系为理论基础,具备承受、适应、恢复的能力,能有效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天灾”和“人祸”。
  B. “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强化城市韧性,使公共安全网络覆盖整个城市,对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具有更强的治理能力。
  C. 极端天气可能引发一系列灾害风险,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使城市受到威胁和影响,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策略。
  D. 提高城市韧性以应对极端天气,城市政府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风险排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估,制定各类高效的治理方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样论述韧性城市建设,材料一指向公共安全事件,材料二则聚焦极端天气,前者涉及范围更广。
  B. 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项内容前后承接,应按顺序进行,不可颠倒
  C. 建设韧性城市,城市政府要考虑自己城市和所受灾害的独特性,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方案。
  D. 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和生态环境系统能解决根源问题,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建设。
  3. 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做法的一项是(   )
  A. 上海电信通过“千兆光网+5G专网、超大流量套餐”等品质网络与优质服务入驻校园,赋能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高校学生们带来各种新奇丰富的体验。
  B. 伦敦于2021年发布伦敦风险登记册,通过背景分析、灾害识别和定位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应对方法、监测和回顾等步骤对伦敦的主要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
  C. 北京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共同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以及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智慧化防洪指挥调度体系。
  D. 纽约政府制定新的建筑韧性设计指南,对全市5个行政区的老建筑进行加固系统、抬高房屋、置换空间、异地搬迁等多方式改造,同时提高新建建筑的防洪标准和防风韧性。
  4. 下列对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物或系统带来灾害性破坏。
  B. 应急管理有多种人为干预手段,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减轻灾害的影响和危害。
  C. 城市承灾系统是在“承灾载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体现了安全韧性城市适应、恢复的关键特征。
  D. “抵御—吸收—适应—恢复—学习”是安全韧性城市响应公共安全事件的全过程,贯穿事件始终。
  5. 数字技术在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城市建设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带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一段第二句“城市固有的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可知,热岛效应和密集效应并不是极端天气带来的,而是城市本来就有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其重要性高于‘气候融资’建设”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三段提出“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 ‘硬实力’”,具体的措施是“一方面要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库布齐诗篇(节选)
  肖 睿
  她对姐姐说,火灭了,你闻到味道了吗?这场火可真大啊,烧了一天一夜。所有的树都死了,库布齐又变成沙漠了。本来它们都和我的大腿一样粗了,可现在它们比孩子的脖子都细。树躺了一地,密密麻麻的,望不到头。沙漠都被火烧得发烫,你感觉到了吗?我知道你为什么不愿出去,我的心也在流血。为什么你还在哭?人和树一样,水分是有定数的,眼泪流干你就瞎了。我不想再进城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