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语文试题(六)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5 16:58: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410字。

  河南省名校学术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语文试题(六)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本质与核心命题
  贺俊
  新质生产力是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剖析新质生产力问题的经济学本质要回到基本的经济增长理论。如果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过程,就可以基 于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一个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根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 长包括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要素。相应地,具有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 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也可以从新资本、新劳动、新技术和新制度四类要 素加以理解。
  在理论层面将新质生产力抽象为生产函数和经济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发 展条件和规律问题,实际上就是要理解构成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或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新质 生产力的四个构件之间的关系看似复杂,但其中有三个核心命题:
  一是新技术牵引新资本和新劳动的形成和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机制。 一方面,突破性技术的大规模出现和应用打开了新的投资机会窗口,促进新的资本快速形成,同时,新技术结构  与新资本结构对劳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劳动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转变,从而促进了新的就业。 虽然没有资本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技术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形成新的技术,低效率的、仅  仅是产能重复的投资不仅不能生成技术,而且可能因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而损害创新者的积极性。 正因此,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这意味着,当短期增长目标与长  期创新目标发生冲突时,经济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出决策的主要考虑应当是鼓励创新,而不是激  励非创新性的投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从传统的投资和短期增长导向转为创新导向。另一方面, 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要有利于资本和劳动向新技术、新产业流动,特别是金融资本要能够  以更低的成本配置到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和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高技术创业企业中,没有被充分利用的高质量劳动力,可以通过创业等方式流动到效率更高的产业和企业。总之,将创新置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位置,就是通过不断发展新技术,增加新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通过提高资 本和劳动的配置效率,促进这些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汇聚。
  二是新制度牵引新技术的涌现和商业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头动力。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技术创新是大规模涌现的突破性创新,如果既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无法满足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就需要推动形成新的制度供给。制度结构不仅影响技术创新的方向和  强度,而且决定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能否被有效配置到新的技术和产业领域,有效的制度供给至  关重要。不同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所依托的新技术、新产业处于技术探索和产业萌发阶段, 此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政府和企业家都难以精准洞察未来的主导技术  路线和主导商业模式,即呈现所谓的“大规模试错”产业发展特征。这时,基于市场竞争的大量企业  的技术和商业探索,对于最优技术路线和主导商业模式的形成至关重要。纵观人类工业发展的历 史,后发国家无不是因为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产权保护、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实现了新技术  和新产业的赶超。为此,应对科技成果、数据要素、商业模式等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提供更  加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促进要素的有效组合和市场试错。充分激发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主  体的活力,包括通过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更多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作为;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与公平竞争法治保障,促使更多企业家成为创新型企业家;通过科技体制改革, 支持更多科研人员开展原始性创新。
  三是全要素生产率是评价新质生产力发展绩效的重要维度,因而要以效率为中心组织和激励 经济活动。既然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资本和劳动的配置质量,最终要看是否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既然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征是能够大幅提升全社会的生产效率,那么整个社会在经济领域的激励  结构和评价体系就不能偏离生产效率提升这一核心维度。那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  企业家,能够获得应得的市场利润和法律保护;那些推动了有效制度和政策供给的领导干部、做出 了重大科学发现的科学家、取得了突破性创新成果的科研工作者,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和社会  尊重。只有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念贯穿于个人、组织、社会激励的各个层面,才能形成全社会  追求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使我国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生根发芽成长的沃土。
  在新质生产力分析框架和关键命题中,逻辑起点是制度供给,落脚点是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 的经济效率,中间路径和实现机制是技术驱动下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和利用。因 而,新质生产力的国家间竞争表面上是新技术和新产业的竞争,本质上则是制度竞争。
  (摘编自《人民论坛》,2024年第6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划分为四个要素,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要素来对新质生产力加 以理解。
  B. 新资本和新劳动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新技术与新资本结构对劳动提出新要求,有利于劳 动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转变。
  C.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至关重要,要能有效促进资本和劳 动向新技术、新产业流动。
  D.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而制度创新则相对次要,只需在现有体制基础上进行微调 即可满足发展需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出发,将其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从而强化了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B. 突破性技术有利于吸引新的投资,但并非所有投资都能形成新技术,因此强调有效益的投资对 鼓励创新至关重要。
  C. 新质生产力的四个构件之间关系复杂,但可归结为三个核心命题,即新技术、新制度、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关键。
  D.新质生产力在国家竞争层面表面上为新技术、新产业的竞争,制度供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
  辑起点,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其最终目标。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总述新质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关系及要素构成,最后着重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 重要性。
  B.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实考量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本质与核心命题。
  C.文章在论述新质生产力的四个构件之间的关系时,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
  D.文章结尾通过强调制度竞争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未来方向。
  4.根据材料,概括新质生产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具体体现。(4分)
  5.全要素生产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香时节送马老
  阿来
  马老走了。
  3月28号晚间,饭后散步,备茶,打开电脑,准备夜间作业。手机响起,话筒里传来声音:马老走了。问:马老去哪里了?
  还是那句话:马老走了。
  哦,不是去散步,不是去出席活动,是告别人世的那个走了。用他常说的话,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了。
  确实的消息从他家人那里传来,他是一个多小时前,晚7点20分走的。第一反应,要去医院送 他。但被告知,那边已经收拾停当,要去殡仪馆了。
  我去那里等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