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2000字。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2025届高三年级期末校际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数字涂黑。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体育“饭圈化”,是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从多位体育明星的遭遇可以看出:一些“饭圈”中的非理性行为频频发生在体育领域,“饭圈”乱象正在冲击体育等领域。2023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严重了。
“乒丝”搅乱体坛;剧场“站姐”扰乱现场秩序;读书文学网站的经典作品被恶意打低分;熊猫饲养员被疯狂网暴;高颜值医生遭遇慕名“打卡”……种种迹象表明,“饭圈文化”煽惑下的过激行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甚至像历史研究等一些相对严肃的领域也深受其害。失序的“饭圈”已成“怪圈”,不断冲击社会底线、损耗社会正气,亟待纠偏。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已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庞大的粉丝群体也引发了各种社会话题和事件。据统计,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对于这些三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来说,“饭圈”散播的这种画圈为牢、盲目崇拜、有你没我的负能量不仅有害身心,而且贻祸无穷。与此同时,在粉丝群体日以继夜的制造重复数据的过程中,大量资源被假数据浪费,网络舆论空间也受到了污染和侵扰。
狭义的“饭圈”已经式微,但广义的“饭圈”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话题。将“饭圈”乱象外溢的苗头扼杀于萌芽,谨防“饭圈”乱象蔓延,需尽早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下好“先手棋”,建好“防火墙”。
(摘编自人民网《“饭圈外溢”跨界传播,为害不浅》寒酥)
材料二:
“饭圈”原本并非人们谈之色变的“怪圈”。“饭”是“fan”的音译,“圈”是“圈子”的简称,“饭圈”成员基于共同情感的认同,目标高度一致,具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协作行动能力和舆论搅动力量。在多项社会公共事务中,“饭圈”群体传播正向能量、激发爱国情怀,让不少人感叹,“饭圈”孩子长大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饭圈文化”影响下的过激行为已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体育、文学、医疗、历史等领域都深受其害。
B. “饭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饭圈”已经衰落,广义的“饭圈”却渗透到互联网上的一切话题中。
C. “饭圈”乱象的蔓延,既是粉丝集体的无意识行为,也是幕后利益链条上的追求者们直接、赤裸的利益驱使。
D. 体育追星“饭圈化”走向失范,离不开商业资本炒作,也与一些自媒体推波助澜、个别平台掠取流量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饭圈文化”所引发的问题,对社会底线、社会正气、三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以及网络舆论空间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B. “饭圈外溢”通过购买赛事运营权、复制娱乐圈“饭圈”灰色产业链等方式,实现盈利最大化,让体育竞技不再纯粹。
C. 平台热榜是人们传播信息、捕捉热点、感应社会脉搏和神经的重要途径。热榜泛娱乐化态势的价值导向有待纠正。
D. 只有积极入“圈”解题,才可能避免“饭圈”乱象向多领域蔓延和渗透所引发的恶劣影响,从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82.4%的受访者”“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等语句,用列举数字的方式,说明“饭圈文化”的影响之大。
B. 材料二将饭圈文化带来的影响比喻为“癌细胞”,形象生动地说明“饭圈外溢”的影响范围之广,治理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C. 材料二从对“饭圈”这一概念的解释,引出“饭圈经济”具有的巨大能量,进而从利益角度分析了“饭圈”乱象形成的原因。
D. 三则材料中,先后使用“先手棋”“防火墙”“唐僧肉”“吸金利器”“组合拳”“传声筒”等词语,使文章议论生动形象、简洁有力。
4. 针对“饭圈外溢”的问题,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巴黎奥运会刚刚结束,同学们对此次奥动会上与“饭圈文化”有关的事件展开了热议。班级拟举行“如何让畸形饭圈文化远离体育”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三,概括你的发言要点。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深入探讨了“饭圈文化”对社会各领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体育领域的渗透和破坏。材料一描述了“饭圈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蔓延及其危害,材料二分析了“饭圈”乱象背后的商业利益驱动,材料三则提出了治理“饭圈外溢”的具体措施。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力,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增强了说服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遏制“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已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错误。由原文“‘饭圈文化’煽惑下的过激行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可知,是“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而不是“已”社会各个角落蔓延,选项混淆了时态。
B.“渗透到互联网上的一切话题中”错误。由原文“但广义的‘饭圈’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话题”可知,是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话题,选项扩大了范围。
C.“既是粉丝集体的无意识行为”错误。由原文“‘饭圈’乱象的蔓延,表面上是粉丝集体无意识行为,幕后却不乏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条上的‘乱舞者’,他们在利益面前向来直接、赤裸”可知,“饭圈”乱象的蔓延,表面上看是粉丝集体的无意识行为,选项曲解了文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延河边上的黄昏
冯牧
①延安的桥儿沟在延安是个有名的地方,然而却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风景。它的两面都是布满了蜂窝似的土窑的荒山。但是,我在静静地流淌的延水之滨所度过的无数个黄昏,却是我一生之中所度过的最美好的最难忘的黄昏。
②我时常动情地亲切地回忆起延河之滨的黄昏。是的,不是清晨,也不是夜晚,而是黄昏。
③除了下雨天,几乎每一个黄昏,我都会和几个知交和同学相约到延河岸边去作长时间的散步,一直到暮色四合,天边出现了星星,才回到我们居住的窑洞中去。那时,在桥儿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