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3/1 20:17: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840字。

  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考试(二)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金融到医学,人工智能(AI)正深刻改变着现代生活。如今,它开始进军古代文本研究:从希腊与拉丁典籍到中国甲骨文,人工神经网络正成为解读古文字的钥匙。它不仅能驾驭浩瀚档案,填补字符空缺,还能解码几乎无迹可寻的罕见或灭绝语言,令古代智慧在现代科技之光下重现辉煌。
  2023年10月,费德里卡??尼科拉尔迪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附带的一张图片彻底改变了她的研究。此图显示了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浩劫中幸存的一卷莎草纸残骸,它于18世纪在赫库兰尼姆古城的一处豪华别墅遗迹中被发现。这些历经沧桑的莎草纸,曾是数百卷古籍之一,却因岁月侵蚀而变得脆弱不堪,多数已无法展开。
  尼科拉尔迪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的一名莎草纸学者,她曾参与一项利用AI读取难解文字的研究。而今,她见证了一项奇迹:图片上,一片莎草纸带上,希腊字母密布如织,于幽暗中焕发新生。这一名为“维苏威挑战”的项目只是AI重塑古代历史研究的“冰山一角”。
  几十年来,计算机一直被用于对数字化文本进行分类和分析,但目前最令人兴奋的是神经网络的使用。神经网络由相互连接的节点组成的分层结构组成,尤其是具有多个内部层的“深层”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能够从图像中精准捕捉网格状数据结构。CNN模型在光学字符识别领域大放异彩的同时,也开辟了其他多元化的应用途径。例如,中国研究团队在探索甲骨文时,巧妙地运用这些模型来复原遭受严重侵蚀的文字图案,深入分析甲骨文随时间的演变轨迹,并将破碎的文物碎片重新拼凑起来,重现历史原貌。
  与此同时,循环神经网络(RNN)作为一种专为处理线性序列数据设计的模型,开始展现出在搜索、翻译以及填补已转录古代文本缺失内容方面的巨大潜力。那么,神经网络能否在历史的残片中找出人类专家难以发现的联系?
  2017年,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合作开启了探索之旅,当时,两名研究人员正面临破解西西里希腊铭文的难题。
  古典学者通常依赖对现存文本的理解来诠释新材料,但难以全面掌握所有相关资料。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认为,这正是机器学习可发挥作用的领域。他们使用基于RNN的 Pythia模型,并用数万份希腊铭文来训练它,最终成功预测了文本中缺失的单词和字符。
  2022年,他们又推出 Ithaca模型,不仅能预测缺失内容,还能为未知文本提供日期和来源地建议。Ithaca利用了 Transformer模型的突破,能捕捉更复杂的语言模式。当前风靡全球的聊天机器人,如OpenAI的ChatGPT就是基于 Transformer模型。
  韩国研究人员有一项棘手的任务:整理历史档案。该档案详细记录了27位朝鲜王国国王自14世纪至20世纪初统治时期的日常,涵盖数十万篇文章。美国纽约大学机器翻译专家金亨俊表示,这些文本数据量极为庞大。将这些文本人工译成现代韩文,预计需耗时数十年。金亨俊携手韩国同行,利用 Transformer网络训练自动翻译系统。结果显示,AI译文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上远超古韩文,有时甚至优于现代韩文。
  (摘编自张佳欣《AI进军古代文本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正成为解读古文字钥匙》)
  材料二
  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日常生活的每部分都与电脑息息相关。从阅读到购物再到做决策,背后几乎都有电脑的身影。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把电脑看作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是辅助我们更高效工作的工具。直到最近,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迅速提升,这种传统的角色分配开始发生悄然变化。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给人类配备了一台电脑,还是给电脑配备了一个人?当电脑和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时,我们与这些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否已经发生了反转?是否有一天,我们将成为自己发明的科技的“奴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人类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然而现在,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处理任务,它还开始学习、推理、甚至做决策。
  (摘编自胡逸《是给人配了一台电脑,还是给电脑配了一个人?》)
  1.下面对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I技术让难以读取的古籍残缺文字重新显现出来,使这些文字焕发新生,AI这项能力改变了某些研究的状况。   
  B.神经网络有相互连接的节点,有分层结构,“深层”神经网络还有多个内部层,目前最让人兴奋的是使用AI神经网络。
  C. AI对古代历史研究进行重塑的内容和方法都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它不仅可以重现古代文本,还能翻译历史档案。
  D.过去几十年,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部分都与电脑息息相关,正因为电脑如此迅猛发展,人们才能高效工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能够从图像中精准捕捉网格状数据结构,所以它在光学字符识别领域大放异彩。
  B.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认为AI能比人更全面掌握所有相关资料,他们运用AI成功攻克了一些古代历史研究难题。
  C."IBM的‘沃森’“这一例子告诉我们,AI不再是一个简单工具,而是人类的助手,因为其推理能力超越了人类。
  D.现在,百度的文小言、字节跳动的豆包不仅可以完成创意领域的部分工作,而且在完成速度上让人类望尘莫及。
  3.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了AI在古代文本研究上取得的种种成绩,让文章有很强的可读性。
  B.材料二围绕“是给人配了一台电脑,还是给电脑配了一个人”这一论题,所用论据典型且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针对AI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影响,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证明,最后再重申观点。
  D.当AI越来越聪明并让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时,悖论出现,人似乎越来越退化,这让所有人担心,人是否会成为AI的附庸。
  4.请分析材料一开头一段是如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4分)
  5.综合材料,概括AI在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上有哪些突出特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鱼儿
  陆颖墨
  (1)鱼儿还是胚胎的时候,娘做梦见着一条大鱼。第二天部队就来了人,说是一艘潜艇在海下让什么卡住,鱼儿爹就潜了下去。后来潜艇上来了,鱼儿爹再也没有上来。娘听罢吐血后没几天,鱼儿就提前一个月来到人世。
  (2)娘非要起了这个名。
  (3)那时他的亲爹本在休假,该下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